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 本报评论员 翟晋玉
据《武汉晚报》报道,不久前在英国举行的2012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中国选手获得全球16金中的10金,以至英国媒体感叹中国孩子在奥数上有“天赋”。然而,在互换礼物时,外国小朋友送上了精心准备的水杯和笔,而中国孩子则没有准备,最后竟然拿出人民币送给外国小朋友。
和以往的奥数竞赛一样,这次中国孩子的表现再次令世人震惊,不只是因为他们遥遥领先对手的竞赛成绩,更是因为他们在待人接物上的尴尬表现。这种尴尬折射出中国孩子社交能力的欠缺和精神世界的贫乏,在他们的世界里似乎只剩下了竞赛成绩和人民币。
这种欠缺和贫乏在比赛中有很多表现:一些小组没有人策划安排,组员之间没有合作,各干各的,甚至发生争吵。另外,在公共场合吃饭时,中国孩子大声喧哗,有时需要“招呼”几次才能安静下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国孩子分工合作做得很好,就餐时很安静,生怕打扰别人。
其实错不在孩子,而在我们的家长、学校和社会的教育。我们的教育者整天忙忙碌碌,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和精力不可谓不多,然而结果却令人失望。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认真深入地思考,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考试机器,不是培养高分低能甚至没有基本生活能力的人,而是培养身心健全的人和现代公民。教育当然要让孩子掌握书本知识,没有这些知识在当今社会很难成为有用之才,但仅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相处。
事实上,人的很多知识是从生活实践中、从与他人的交往中学到的。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我们的教育却使学生与生活和社会双重脱离。这种脱离使学生不能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无法拥有美好幸福的生活,甚至最终迷失自我,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这种脱离根源在于教育中“人”的缺失。启蒙哲学家康德曾说,人是目的,不能被仅仅当作实现其他目的的工具。在我们的教育中,这种顺序却被颠倒了,作为目的的“人”成了实现各种其他目的工具。
我们的教育不把学生当作真正的人,当作具有自己的感情、思想和尊严的人来尊重和关心,忙于向学生灌输知识,却忽视他们的健康成长。我们的教育虽然名义上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在事实上却不重视学生的身体、审美和真正的道德。在现实的生存压力和残酷竞争中,所有这些方面都为片面地追求“片面的智力”而牺牲了。
因此,中国的学生往往没有个性,不懂合作,没有洞察力、批判性和创造性,他们的分数常常令外国学生望洋兴叹,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却远远不及,甚至发生报道中馈赠外国小朋友人民币的尴尬事件,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
对于中国的教育来说,重新找回教育的目的和方向是头等大事。如果走错了方向,那么我们走得越快,离目标就越远。只有澄清教育目的,明晰教育方向,并在实践中严格落实,中国教育才能步入正途。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