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展示 体验学习乐趣 □ 郝占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当学生“顺理成章”地认识到这一步时,郝老师继续“偷换概念”,把“可能性”换成“概率”,并在下面的学习和练习中不断强化着这一概念。学生的心动了,郝老师继续进行“寓教于乐”、“化繁就简”的教学方式,设计了“合作游戏”、“走进生活”、“畅谈收获”等参与度很高的巩固环节,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这是“促其行”。

  这节课通过活动,有效运用小组合作机制,循序渐进,教学效果很好!(于春祥)

  ■郭瑞编后

  最近感慨,很多学校宣传资料上印的理念和课堂里看到的操作不一致。老师们也很苦恼,为什么高效课堂搞了好几年,效果还是不明显。如果你也有同样的困惑,那么,就要回到观念上去寻找原因。观念在高效课堂四部曲中承前启后,把新课改理念转化为个人的观念,并呈现在教学过程中。观念不到位,行动便与理念背道而驰。

  新课改文化的核心是开放。教师现场钦点学生展示,很明显,教师在控制学生,是收拢。理念上的“放”与操作上的“收”互为矛盾。矛盾的根源在于,教师与学生权利的界限不分明。

  新课堂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当“学中心”回到课堂原点,必定要追问,学习主体的权利有哪些?我们来粗略地理一理。

  学生主体,教服务于学,学生需要教师指点,但不需要教师指指点点,还学生“自主权”。自主的意思是,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在自主的大磁场下,可以派生出学生的主动权、表达权、展示权、质疑权、总结归纳权、评价权、选择权、参与权,甚至拒绝权,等等。

  特别强调“拒绝权”,教师给予,学生可以决定要不要。教育真正的自由与民主,不是学生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而是学生不想做什么可以选择不做什么。当然,这不是今天要讨论的主体,先点一句,留给大家思考。

  回到学生的权利上来,当教师明确学生拥有的权利,把这些权利还给学生,在教学中尊重彼此的权责,履行自己的义务,便不会越权、缺位。在课堂中,缺位是比越权更严重的问题,但教师要做到不缺位,首先要做到不越权。

  不越权的前提是相信学生,是放手,与新课改的开放文化相通相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图片新闻     下一篇:人生边上父亲教我背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