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作主 悟为根 ——广西贵港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姚伟文谈“现代学习” □ 本报记者 冯永亮 □ 梁永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针对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广西贵港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工委书记姚伟文创立了“悟学理念”和“悟学式教学法”,期望人们能从“传统学习”向“现代学习”转变,从而实现终身发展。近日,姚伟文应邀走进清华大学,与大学生们共同分享关于学习、教育等的感悟,本期让我们一同走近姚伟文,走近“悟学理念”和“悟学式教学法”。

  姚伟文,现任广西贵港市教育局党组、工委书记、广西人民政府督学,中国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广西玉林师院客座教授、广西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客座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应用技术大学客座教授。

  学以悟为根,学是为了活学

  中国教师报:我们知道,理念是价值观和心理倾向性的意识体现。是什么原因促使您提出了“悟学理念”?

  姚伟文:大家知道,快也理念,慢也理念;成也理念,败也理念;富也理念,穷也理念。我之所以提出“悟学理念”,是希望人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学习观的“五个转变”:强调由“学会什么”向“会学什么”转变,即“学会学习”;强调由“要我学习”向“我要学习”转变,即“主动学习”;强调由“拥有文凭”向“拥有能力”转变,即“能力为本”;强调由“先学习后工作生活”向“学习工作生活化,工作生活学习化”转变,即“全程学习”;强调由“阶段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即“终身学习”。总之,“悟学理念”强调学习者要遵循学习的规律性,领会学习的根本要求,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形成学习的良好习惯,唤起学习的兴趣激情,培养学习的进取精神,享受学习的快乐过程,增强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其初衷就是希望这种理念能够贯穿在工作、学习的实践中,进而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升华学习境界。

  “悟学理念”着眼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悟学理念”认为,“悟学”简单来说就是看进去,听清楚,读懂了,悟出来,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话,用自己的话来写文章。“悟学理念”认为,“学到老活到老,人生才更富有乐趣;用到老活到老,人生才更富有意义。”因此,学习者要变“要我学、我厌学、我懒学”为“我要学、我想学、我勤学”,从而上升到“我活学、我巧学、我乐学”的境界。

  教以生为本,教是为了不教

  中国教师报:我们发现,“悟学理念”其实更多强调的是学习方法的转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堂承载着未来的期望。您能具体谈谈吗?

  姚伟文:经济决定今天,教育决定明天。放弃今天的教育就等于放弃明天的一切。教育的主战场在学校,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阵地也在课堂。可见,课堂教学改革具有战略意义,事关国民素质的提高,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教师要牢固树立“教学生一天,为学生一生”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人本性,做到尊重学生、为了学生、依靠学生以发挥学生的潜能;注重规律性,做到遵循教学规律、学习规律和成长规律;注重战略性,做到瞻前顾后、立意高远又不失生命原点;注重科学性,做到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注重操作性,做到方向正确、路径明白和通俗易懂。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情感态度,能力气质,行为习惯,处事方略”上做文章。

  中国教师报:我们都知道,理念是美好的,实践是现实的。在实践中如何运用“悟学理念”?

  姚伟文:我在创立“悟学理念”的基础上,对应地提出了“悟学式教学法”,着力把“悟学理念”真正贯彻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者能开心工作,和谐发展;学者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要把握好教学过程(学习过程):课堂启发(感动),预习思考(感觉),问题讨论(感知),教材分析(感悟),课堂练习(感恩)。既要熔知识习得、行动实践和总结提升为一炉,更要合道德教育、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为一体。

  二要掌握好教学方略(学习方略):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决策,善于实践,善于总结。

  三要落实好教学要求(学习要求):要理解践行好“教学的本质要求:教以生为本,教是为了不教;学习的根本要求:学以悟为根,学是为了活学”。要自觉做到悟学:教育就是启发,就是感动;学习就是培养,就是感悟。要始终贯彻好“十项原则”:启发性原则,情感与态度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理论与实践性原则;教学相长原则,主动与互动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思想与科学性原则;巩固拓展性原则,系统与价值性原则。要着力营造“以生为本,面向全体;以悟为根,先学后教;以巧为法,教为不教;以乐为程,学为活学;以创为要,健康发展”的“悟学式生态课堂”。

  四要实现学习愿景:老师也是学生,学生也是老师;教不是老师的特权,学不是学生的专利。老师要成为学生接受的、喜欢的、信任的老师;学生要变“要我学、我厌学、我懒学”为“我要学、我想学、我勤学”,从而上升到“我活学、我巧学、我乐学”的境界。学习者要懂得“学习就是研究矛盾,工作就是化解矛盾,生活就是品味矛盾”,要在“己作主,乐为程;巧作法,悟为根;活作舟,勤为径”的学习之路上努力实现学习的愿景“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开心工作,和谐发展;享受生活,幸福人生”。

  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话,用自己的话来写文章

  中国教师报:您能具体解释一下“己作主、乐为程,巧作法、悟为根;活作舟、勤为径”吗?

  姚伟文:众所周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我国富有哲理的古训,当我们用“悟学理念”去演译这句古训时就找到了新时代的学习之路:“己作主、乐为程,巧作法、悟为根;活作舟、勤为径”。“己作主”是责任的问题,要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乐为程”是情感的问题,要在“五感”的学习过程中找到快乐、感受快乐;“巧作法”是策略方法的问题,要灵活运用好学习方略的“五善”,以激活思维;“悟为根”是学习的根本问题,要做到“悟学”,“悟学,简单来说就是看进去、听清楚、读懂了、悟出来,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话,用自己的话来写文章”;“活作舟”是战略眼光的问题,要用“五跳”的学习视野去发现兴趣、放眼世界;“勤为径”是学风态度的问题,要做到自觉认真、勤奋刻苦。这样,我们就能实现“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愿景。

  中国教师报:刚才您谈到,悟学式教学法,主要是“己作主,悟为根”,那么,在小学教育阶段,因为孩子各方面都在发展之中,是否能够实施“悟学式教学法”?

  姚伟文:众所周知,获得诺贝尔奖较多的美国、英国和德国等国家,他们在儿童6岁或4岁甚至3岁开始就着手为儿童规划人生。虽然,我国有句古话叫“三岁定六十”,但是,目前我国很少人为儿童的成长发展去规划引导和实践培养。我们用“悟学式教学法”的教学观念去审视下列3种情况时:比如说,讲学习方略时“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决策,善于实践,善于总结。”这对于小学生来讲,就是“看一看,想一想,定一定,做一做,理一理”。又比如说,幼儿园的小朋友在搭积木的时候都存在“五善”的运用,看一看(积木的颜色和形状),想一想(搭个什么东西),定一定(搭一个木房子),做一做(动手搭木房子),理一理(看选的积木形状、大小、颜色和搭的数量、顺序、位置是否合适)。可见,在小学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中也是能够实施“悟学式教学法”的。

  中国教师报:学习是人生的永恒主题,学会学习是时代的要求。按照“悟学理念”的要求,怎样才是“会学习”?

  姚伟文:“悟学“,简单来说就是看进去,听清楚,读慬了,悟出来。看进去,就是要用学习的视野,“五跳”去看,做到高瞻远嘱、见微知著、真知灼见、入木三分;听清楚,就是要做到用心认真聆听;读慬了,就是要理解“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悟出来,就是要用学习的方略“五善”去悟,做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决策,善于实践,善于总结。

  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话和用自己的话来写文章,就是要善于在分析思考与规划实践“思维方式,情感态度,能力气质,行为习惯,处事方略”上做文章。一是在认识上要理解践行“物质之天,精神之天,灵魂之天;山就是山,山不是山,山还是山”的重要意义;二是在态度上要理解践行“信就有用,意就有志,感就有福;有动力感,有成就感,有幸福感”的重要意义;三是在心境上要理解践行“互重环境,互助环境,互励环境;待人真心,做人真诚,做事真实”的重要意义;四是在策略上要理解践行“学习之路,成功之路,人生之路;视野要宽,方略要巧,过程要乐”的重要意义;五是在责任上要理解践行“要有底气,要有骨气,要有正气;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的重要意义;六是在目的上要理解践行“创先争优,创有个性,创出特色;安全有序,质量提高,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国教师报:作为“悟学理念”和“悟学式教学法”的创立者,请您谈一谈您心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是什么?

  姚伟文:从某种意义上讲,“学习”就是研究矛盾,就是一种感悟、一种常态、一种兴趣、一种境界、一种快乐;“工作”就是化解矛盾,就是一种感恩、一种责任、一种激情、一种奉献、一种开心;“生活”就是品味矛盾,就是一种感觉,一种诚信、一种热爱、一种体验、一种享受。这是“悟学理念”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审视。在这里特别强调五点:一是要深刻理解“在赢得事业的同时,千万不要输掉了自己的健康”的意义,用知识认识生命的意义,用智慧守护宝贵的生命,用能力体现生命的价值;二是不要有“非主人思想”(即与己无关,先入为主,本地不行,文人相轻,生搬硬套);三是不要有“懒人思想”(即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兴趣,没有氛围,没有办法);四是要深刻理解“感恩使学习更有动力感,感恩使工作更有成就感,感恩使生活更有幸福感”的意义,用诚心感谢恩人,用爱心感动他人,用真心报答祖国;五是要努力做到:在学习中陶冶情操,在学习中提升人格,在学习中增强能力,在学习中提高本领,在学习中担当责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