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阅读的《爱弥儿》 李南沉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让我们一起回到卢梭生活的18世纪的西欧。当时占教育主导地位的市民学校,基本上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诵读教科书原文,学生在下面死记硬背。在卢梭之前,对这种“只见教师不见儿童”的教育鲜有质疑或改革者。如同当前我们的高考体制一样,很多人备受煎熬却浑然不觉。这时,卢梭写下了《爱弥儿》。

  崇尚自然、崇尚自由的反封建斗士——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对此发出了猛烈的攻击。他借助饱含激情之笔虚构了爱弥儿这一形象,无情地批判了封建世俗教育,热切地呼唤个性自由与解放的新教育,提出了著名的“自然教育”主张。

  卢梭告诉我们,教育者应该像护理树苗一样对待儿童,我们只要按时浇水、施肥、修枝就可以了,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天然本性来抵挡狂风暴雨,向上发展,这样才能长成大树。

  书中开篇第一句话就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还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在把旧教育抨击得体无完肤之后,紧接着他用大量的语言,阐述了对爱弥儿的自然教育。从论述儿童的第一个保育员应该是母亲,第一个教师应该是父亲,到应尊重儿童的智能和理解力来进行教育,等等,卢梭带领我们完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儿童心理与成长世界。

  这与以往关注“教”、注重“塑造”式的教育,有着天壤之别,打开了一扇教育改革的“窗”。让更多教育家关注儿童的世界,更多地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研究教育,在全世界范围内迎来了“新教育”。

  这在西方乃至世界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它被誉为新教育和旧教育的分水岭。卢梭也因此被誉为“教育上的哥白尼”。

  卢梭对教育思想的贡献还不止于此。

  他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这是以儿童为主体的教育方法的最初表达,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

  而他反复强调:“要按照你的学生的年龄去对待他。”他提出了根据儿童的年龄,逐步进行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道德教育、爱情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这也是尊重儿童多样化发展思想的萌芽。

  我在全区推荐教师阅读了这本书,得到良好的反映,对教师观念的解放起到了助推作用。

  我们的“主体多元”教育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摒弃以老师为本、以校长为本、以学校为本,与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有着很多相通的地方,甚至很多理念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对“旧教育”的否定,是符合时代潮流和孩子天性的“新教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