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弹琵琶”的平原县教育均衡模式 ——山东省平原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纪实之一 □ 宏 火 王瑞静
党和国家指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近年来,山东省平原县委、县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按照“集约办学、统筹城乡、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的原则,大力实施“初中进城”工程,推动了全县教育事业的均衡快速发展,带动了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他们的这一做法开了贫困欠发达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先河,堪称“反弹琵琶”的平原教育均衡发展模式。从即日起我们对平原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力促教育均衡的经验进行连续的系列宣传。
这里,南依泰山,北望京津,位于山东省鲁西北的黄河冲积平原,《水经注》中:“原,博平也,故曰平原矣;县,平原郡治矣。”因地处平原而得名“平原县”。这里,历史浑厚,三国时期“刘关张”3位传奇人物在此“桃园结义”。这方热土名人辈出:清代诗人董元度、当代数学家张鸿基、哲学家任继愈、作家邓友梅等都是平原的杰出代表。
如今,勤劳智慧的平原人民,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演绎了一曲“教育均衡发展”的赞歌。尤其是平原县委、县政府高举“科学发展”的旗帜,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己任,强力推进“反弹琵琶”战略,使贫困县的教育均衡发展迈出了成功之路。该县先后荣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德州市办人民满意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赞誉。
那么,平原县走出了一条怎样的“反弹琵琶”之路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走进平原县,探索这个县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奥秘——
走进平原县给我们的感受是:教育公平说到底就是民生问题。它是衡量一级党委政府“勤政为民、取信于民”的重要标志。平原是山东省的贫困县,但是平原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善军认为:“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幸福平原,根本在人才,关键靠教育。抓教育就是抓经济发展,抓住了教育就是抓住了民生之本。贫困不是理由,也不是坐享其成的资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是确保教育公平的关键,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优先发展教育、优先保证教育、优先供给教育”是平原县历届领导始终不渝的行动准则。“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为促进教育公平,使贫困县的孩子们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他们为此奋斗了5年……
——“三大矛盾”,“一支琵琶半遮面”教育公平如履薄冰。平原县是山东省30个欠发达县之一,总人口46万。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12所,其中公办小学98所,初中5所,高中、职业中专、进修学校、少儿竞技体校、聋哑学校各1所,民办小学4所。全县在校生59451人,在职教职工4571人。
谈到平原县的教育均衡发展,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刘春意深有感触地说:“‘十一五’期间,由于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初中进城’工程,使全县多年来教育不均衡的发展现状得到了根本的改观。这项成就的取得,首先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高瞻远瞩,科学决策,正确领导,‘初中进城’作为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有效形式,解决了贫困地区如何办教育,如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问题;其次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尤其是离不开平原县各个职能部门的协调联动,倾力支撑;三是得益于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勤奋耕耘,是他们为平原县教育的均衡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在未启动“初中进城”工程之前,全县城乡教育不公平的矛盾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一少一多、一减一增、一低一高”的“三大矛盾”。
一少一多——初中生源减少与农村教育资源闲置多之间的矛盾。自2001年开始,平原县初中生源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据测算,2008年后初中适龄人口将稳定在1.8万人左右。初中生源的减少,直接造成了农村中学校舍、师资、教学设施等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2004年,全县共有农村中学19所,在校生16414人,校均规模只有864人,其中办学规模为20个教学班1000人的学校仅有266人,办学规模为18个教学班900人的中学仅有338人;校舍闲置达到3.1万平方米。按国家规定的教师与学生1∶16.5的比例计算,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倒挂现象。
一减一增——农村初中优秀教师相对递减与农村初中生进城就读逐年激增之间的矛盾。由于多种原因,该县农村中学教师流失严重。到2004年的5年间,乡镇中学外流教师达到213人,导致农村中学教师队伍老化。为寻求优质教育,初中生源大面积流向城镇,高峰时两年流入3600多人,农村初中出现了“人去楼空”的现象。
而在县城仅有的2所公办学校出现了人满为患的问题,13.41%的教育资源承担了18.78%的教学任务,学校超负荷运转。有的教学班平均班额77人以上,陷入了“小马拉大车”的窘境。
一低一高——农村整体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与农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逐年提高之间的矛盾。农村优秀教师外流,直接造成农村乡镇中学教育教学质量不断下降。以2004年为例,全县初中教学水平在全市13个县(市区)中仅排名第9位,广大农民群众纷纷把孩子送到外地。1999年至2004年,全县到县外中学就读的学生达1500多人。“一支琵琶半遮面”的现象压得教育主管部门喘不过气来。
平原县的教育何去何从?是甘守现状还是杀出一条血路,成为了平原教育人苦苦追求的目标。
——“初中进城”,“反弹琵琶不遮面”端平城乡教育一碗水。面对平原县教育的发展现状,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三大矛盾”已严重影响了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教育不公制约着全县教育的发展。如果这种不公平、不公正的恶性循环继续延续和加剧,贫困地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就是一句空话。作为一级政府只有痛下决心,实施“反弹琵琶”战略,才是发展的唯一出路。
基于这样的认识,平原县委、县政府等几大班子领导,以对全县父老乡亲高度负责的使命感,于2005年作出决定:打破传统的办学结构,实施“初中进城”工程,为全县实现优质教育公平铺路架桥。当年,县委县政府的这一重大决策,在该县的教育发展史上不亚于一场地震,它对几十年农村的办学体制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归结起来有三大好处:
一是对政府而言,体现了贫困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它将有限的资金用在了刀刃上,解决了过去“普遍下小雨”的现状。长期以来,平原县农村学校由于点多面广,形成了“年年投入、年年陈旧”的恶性循环,办学条件始终得不到根本的改善。而实施“初中进城”的“反弹琵琶”战略,从根本上解决了教育公平的问题。
二是对教育而言,把农村初中教育全部集中到县城。原乡镇初中的教育教学设施得以完整的保留,经过升级改造统一设置为乡镇中心小学,这种做法实现了教育资源更大程度的整合,把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置于同一起跑线上,享受同等的优质教育。
三是对百姓而言,“初中进城”并不是加重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按照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要求,全部实现了免费教育,进城学生的生活费每月只在100~200元左右,实行统一的寄宿制精细化管理,学生吃得饱、住得暖、学得好、心情畅,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民群众对子女接受良好优质教育的实际需求。
引用平原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洪霞的话讲:“平原县作为一个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一支琵琶半遮面’的传统模式,不仅让政府捉襟见肘,也使得百姓对不公平的教育苦不堪言。而‘反弹琵琶’战略,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从‘低处起飞’到‘高处着陆’的目标,迎来了教育均衡的满园春色。”
——“阳光工程”,“锅台烧火满炕热”让全县百姓得到实惠。“初中进城”是一项庞大的惠民工程。县委、县政府从一开始就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周密部署”的原则,建立了县委统一领导,县政府具体实施,教育、人事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领导体系,出台了《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促进小康平原建设的意见》、《关于全县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等纲领性文件,为全县教育均衡发展保驾护航。
为实现“锅台烧火满炕热”的战略构想,县委、县政府按照全县1.8万名初中生计算,在原平原一中初中部、实验中学、平原师范初中部等3所学校的基础上,再兴建两所6000人规模的学校,满足全县所有初中生进城就读的需求。因此,县里为确保农村初中生全部集中到县城读书,他们牵住“牛鼻子”不放,力保初中进城“迁得动、进得来、走得稳、建得好”。
一是拆“小灶”搭“大台”,滚动发展,整体推进。早在“初中进城”之前,平原县委、县政府就为这项事业的发展确立了基调:在保证适龄儿童依法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利用3年时间,逐步撤并乡镇中学,使农村初中学生逐步集中到城区学校,农村小学生逐步集中到乡镇中心小学,实现由走读制向寄宿制的全面过渡,达到城乡教育一体化。
二是谋“其职”唱“大戏”,分级负责,协调联动。平原县实施“初中进城”,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制,明确县乡村各级办学责任。县里主要抓好中学教育,统筹教育经费,抓好教师工资的统一发放,不断增加对基础教育的投入。
各乡镇、街道办和开发区抓好农村小学教育。各村配合乡镇安排所需用地,并承担本村幼儿园建设,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各司其职,同唱一台戏,共谱发展曲的格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