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发现共同体价值 □ 徐吉志
在教育界,“共同体”已成为目前一个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譬如校本教研共同体、区域教研共同体、教师专业化发展共同体,等等。各类教育共同体俨然成了破解教育难题的“灵丹妙药”!
共同体的概念是德国现代社会学大师斐迪南·滕尼斯在其著作《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提出的:共同体是一种真正的共同生活,融亲密情感、共同目标、共同理解、共同参与和享受为一体,亲密情感与共同信仰是联结的真正纽带,个体生活于共同体中并通过共同体实现自身的存在。其后,共同体理论投射到教育领域,催生了各种类型的教育共同体。
那么,这些教育共同体为什么会受到如此热捧呢?在当前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影响下,教育问题丛生。共同体的出现,就像一根救命稻草。人们希望通过组建共同体增强团队意识,形成合力,从而破解教育难题。
诚然,在教育实践中,各种教育共同体在均衡教育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等方面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也明显存在着诸多问题。譬如,有些教育共同体,没有明确的组织机构和活动章程,活动的计划性不强;有些共同体是建立在校长们之间的口头协议上的,如果校长换了,共同体可能也会随之解体;有些共同体是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强制建立的,教师参加活动缺乏积极性;也有一些学校参加的共同体组织较多,精力所限无暇他顾,从而造成实际参加的活动很少,使共同体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究其根源,由于校与校之间存在着考核排名的竞争,师与师之间存在着绩效工资的“比拼”,生与生之间存在着名次的角逐……利益的竞争让不同的利益主体难以真正凝聚在一起。因此,许多教育共同体只是名义上的,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紧密合作的共同体。
其实,共同体要以共同的利益为基础。因此,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只有教育主管部门确立“一切为了师生共同发展”的价值理念(共同利益),彻底摒弃给学校排名的做法,以“合作分享,共同发展”为宗旨,才能打破学校间各自为战的办学格局,整合校际间的优质教育资源,形成合作、互动、分享的教学协作组织、教育互学组织、教学发展组织,从而在区域内达到教育的均衡、持续、高效发展。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只有在全体教职工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建立起学校的共同愿景(共同利益),让所有成员之间互相依赖、共同探究、彼此协作、平等对话,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理念共享、资源共享、管理共享、成果共享,从而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给予人文关怀,要对学生全面负责,而不是只对学生的分数负责。学校要教育学生学会合作、公平竞争,扩大包容性和宽容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是受欢迎、有价值、被尊重的,是学校共同体中的一员,从而对这个“共同体”产生归属感。
另外,人或社会的发展是通过交流来实现的,共同体形成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交流。而有效的交流必须建立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而非通过简单而硬性的外力干预来实现。因此,各种教育共同体必须是人们自愿参与的群体,各个成员间都是平等的,而且成员间以共同的信仰与情感为维系纽带,通过协助、互动实现信息交流,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当然也离不开制度层面的保障。系统完备的相关制度是各项工作得以落实的基础之一。共同体虽是建立在成员主动自觉的基础上,但其自觉性并不是自发的,其成长也要经历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因此也应该配以比较规范的工作条例、指导意见和相应的激励机制,以引导共同体向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迈进。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胶南市滨海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