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阳光体育走出泥泞的困境 □ 吕 强
读《中国教师报》第417期《【清林的50个细节】33赤足运动区》感触颇深。清林学校运动场边上有个8平方米的水池盖,它既不美观,又不能移至别处,是学校资源利用的“硬伤”。但是,清林人并没有放弃它,而是用水泥在水池盖上贴上了排列规整的鹅卵石来美化,并将之用于师生赤足运动。
如此一来,因地制宜,一举两得。这不由让笔者联想到“每天锻炼一小时”阳光体育工程在农村学校的落实。对此,很多农村学校都会摆出很多客观条件来抱怨落实的难处。我们学校也不例外。比如农村学校操场大都是天然的土质运动场,它最大缺陷是雨后不容易变干,一场大雨往往导致师生好几天无法进操场,何谈阳光体育工程的落实?
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了我们学校很久。因为从去年秋季开学起,我们这里便阴雨绵绵,新建的土质操场犹如沼泽地。学生五六个星期都不能上操,更别说上体育课了,这让全校师生都苦不堪言。想要改变,却没有资金投入,如何利用现有条件改善操场环境?
这时,校长把“让阳光体育走出泥泞的困境”提上了议事日程,他创设了一个让师生共同讨论问题的机会,并引导教师“把资源缺陷与资源短缺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引领教师因地制宜,解决教育教学中资源缺陷与资源短缺的问题。
师生建言献策,几经讨论,学校最终选择了在操场上铺垫一层细沙以改变其质地结构的方案。方案敲定后,落实得一帆风顺,七八车细沙运到操场,全校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义务劳动,垫细沙、平操场,大干了一番,自此,全校师生告别了泥泞的困扰。
但美中不足的是,“沙化操场”给操场内的3个篮球场带来了新问题,打篮球时,球落到沙地不容易弹起来,很多人开始质疑这次铺垫操场决策是否正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沙粒逐渐被压入土层或镶嵌在地面,篮球场又恢复了往日的反弹力,“沙化操场”的优势得以彰显。
“沙化操场”投资小却收效明显。沙土混合质地的操场非常平坦,即使大雨过后学生也能很快进操场锻炼身体。这学期我校两操、体育课不缺一节,完全正常化,阳光体育工程有了落地生根的硬件基础。
其实,有些问题的解决不是缺乏资源,而是缺乏对资源进行开发的思考,而资源往往就是从人的头脑里“开发”出来的。阳光体育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需要全校师生开动脑筋,付出更多创造性的工作,才能真正给学生一个阳光体育的舞台。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西和县稍峪乡九年制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