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编后 为什么关注派尼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课堂教学改革步入深水区,但一线整体推进的趋势呈橄榄形,初中课改学校的数量远远超过小学和高中,成为“最粗的腰线”,学段课改不均衡是不争的现实。

  即便有专家预言,今年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将突破性地进入高峰期,但是中学的校长们还是会时常发出感慨,“谁来为我们打基础?”

  他们口中的“没有基础”是指,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方式不能形成自然衔接,断层的尴尬导致孩子升入初一的时候,要擦除过去6年养成的接受式学习习惯,去适应全新的开放式学习。

  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势走两个极端:区域课改实施力度强的地区,往往是从小学段抓起,一贯制推进,但是在区域课改“按兵不动”的省市,结论可想而知,因此,引发了两种不乐观的现状。

  一方面,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做得出色的学校比较少,以至于那些有志于“动起来”的小学校长们,不知道该到哪些“样本学校”参观考察。另一方面,由于参照物的不足不精,小学校长们课改的决心也不坚定,因为他们总想“先看到红旗再绣红旗”。

  从初中到高中,我看过不少的课堂,派尼的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表现,比很多中学生还要强。从二年级六年级,孩子可以做到脱稿展示,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口头表达能力出色,展示礼仪和流程规范,英语发音标准,思维活跃,知识迁移灵活,等等。当亲眼目睹孩子们灵动的学习状态的那一刻,我就认定,派尼就是小学校长们想要寻找的那面“红旗”。

  “派尼现象”给课堂教学带来三点价值。

  找到支撑自主学习的途径。当我们开始反思“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是认识误区的时候,就会意识到,实现自主学习的唯一途径就是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只有主人才能真正自主,在学习上体现为,学生自身建构起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派尼通过对学科思维的引导,让学生形成思维模式,直接解决学生独立学习的关键问题。

  弱化了导学案的主导作用。和一些“学案导学下的高效课堂”相比,导学案在派尼的价值仅仅是带入体验。导学案是二次开发教材和课标的产物,它是起点,不是标准,作用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场,课堂流程不受导学案的牵制,而是依照学科思维引导上课的程序,学生在思维模式中,培养学法,形成习惯。

  让更多英语老师学会教英语。中国有太多的英语老师不会教英语,不懂得语言学习的规律,导致学生英语发音非常不标准,这样的英语学习很难应对考试时候听力发出的美式发音。派尼采用的母语教学法得到了美国语言专家的认可,先听后说,实现工具性功能后,再进行读写训练,同时注重学生的语音、语调、语境、语感的标准和培养。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不是在学英语,而是习得英语。

  教育的本质不分学段,教育的规律也不分学段,一所小学的成果,不会因为它是小学就被限制了对整个基础教育的价值。我们关注派尼就是关注基础教育,就是关注人才成长的模式,就是关注民族的未来。派尼的价值,远不止前文提到的那三点,想要挖透,唯有主动地走进派尼。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