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在改革 ——谈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化 □ 辽宁省葫芦岛市教育局副局长 高文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直以来,中小学办学行为不规范、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屡禁不止,这种顽症似乎成了常态,使其成为见怪不怪的现象。当前,辽宁省委省政府站在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层面,从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合格人才的大局出发,下决心治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顽症,坚决根治各学校一直存在的办学行为不规范的问题。一时间,各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议论纷纷,赞扬与指责的争论之激烈,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讨论和研究有关文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自觉加大了治理力度,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次生问题随之出现。这些问题解决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将这一治理整顿工作进行到底。

  我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首先,真正实现以“学生的‘学’为第一位”的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开展高效课堂研究与实践。一定要改变传统的单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课堂,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以及对探究知识的渴望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目标来追求。学生利用教师编制的“导学案”,采用“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并通过学生“预习、展示、反馈”和教师引领提升知识的办法,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责任和担当意识,使学生达到“乐学、会学、学会”的目标,久而久之,既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里学会知识,又让学生掌握了适合自己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这样的目标一旦实现,学生自然就不会再去参加课外的补课和所谓的提高班了。

  省教育厅、省监察厅和省纠风办联合出台的规范办学行为的《规定》中,明确规定了中小学生各个学段的课外作业量。我们知道,真正将过多、过繁、重复且使学生毫无兴趣的各个学段的作业量压缩下来,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具体体现。但是,如果课堂教学方式不改变,即使教师布置的作业量减下来,学生家长也会设法将其加上去。所以,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不真正得到提升,即使校内不补课、不加班加点,学生也会到其他的地方补课,用大量的练习、作业来被动地复习、巩固知识,实现中考高考拿到高分的目的。那样,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就成了一句空话。

  其次,要认真研究、探讨学生校外组织和管理方面的改革,真正实现班主任、家长和社区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校内通过高效课堂实践,通过学习小组自觉地掌握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果再通过社区和家长的帮助,能够让这种方式在校外得到普及,就可以使学校、家长和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方式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建议各学校以社区为单位,组织好各自的学生,根据人数按班级、年级或打乱年级组织起若干个合适的校外活动小组,确定品学兼优、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任组长。学校成立由校领导、教务处和班主任组成的学生课外活动指导机构,为各社区的学生活动小组选派指导教师,帮助他们搞好校外及假期的活动安排,包括复习各科知识、课外阅读、社会实践、参加体育艺术活动等。活动地点可选在社区的活动场所或一些合适的学生家中。各社区也要将本社区内各个学校的活动小组登记在册,帮助学校进行必要的管理。这样就可以使各学校对学生校外的活动情况进行有效的掌控,尽量避免学生在校外进入一些不健康的场所。这项工作必须周密设计、认真规划,要在一些学校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同时,这项工作也必须得到社区和家长的充分支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参加校外的各种活动,并通过必要的监督和指导,确保这种学生校外活动形式健康顺利地开展下去。

  再其次,切实加强师德教育,做好新时期教师教育的管理和改革工作。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限,教育投入与教育发展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造成目前教师的社会地位还不高,收入还不丰厚,以至于一部分教师受利益驱动也开始利用课外办班的方式赚取外快。尽管这样的人为数不多,但在社会和群众中造成很坏的影响。为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改革教师的培养方式方法,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同时,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当前各学校必须认真研究解决教师课外收费,乱办班、乱补课的现象,鼓励教师改革课堂教学,转变观念和角色,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愿望的“点燃者”,从而造就一支风清气正、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

  最后,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教学计划,开全、开齐课程,改变学校和教师对个别学科盲目加大课时量赶超教学进度的状况。笔者做了这样一个调查:某重点高中高三毕业班62名学生中,全部阅读完四大名著的学生一个也没有,阅读完《三国演义》的仅有9人,阅读完《水浒传》、《西游记》的仅有7人。可见我们的学生整天就是淹没在那些中考高考科目的试题中,扮演了一个为了中考高考而拼命做题的机器的角色。这样既不能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又不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展现,人为地扭曲了本该丰富多彩的学校教育活动。

  办学行为规范化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让教育真正回归本原。教育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知识,不仅仅是考试分数,不仅仅是中考高考的升学率,更重要的是使一个自然人真正成为一个社会人的复杂过程。只有规范办学行为,才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才能保证各学校开全、开齐教育部规定的各科课程,才能按照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恰当的教学难度,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