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名校的成长 ——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第六中学发展之路(一) □ 文 艺 马 娜
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的户县,行政上隶属于古都西安,南依秦岭,北临渭水,曾是周、秦、汉、唐等十三朝皇家的上林苑,并有着“全国星火西进工程示范县”、“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地区”、“全国诗词之乡”等诸多美誉。其中,“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的盛誉更是在中国的大地广为流传。特别是近年来,户县这一教育大县、教育强县,其强力推进教育改革的发展态势,不止一次地令教育界激情涌动。
户县第六中学,是户县境内的一所完全中学,得风气之先的教育积淀,注定了户县第六中学敢为人先、锐意改革的勇气与魄力。从2009年以来,在“成人达己”办学理念的指引下,户县第六中学创新教育评价机制、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在素质教育之路上掀起一个个新高潮,而且在“高考名校”林立的户县境内成就了一所特别的“育人名校”。
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第六中学,始建于1923年。学校兴起于古娄敬庵遗址之上,承载千年文化,底蕴厚重深远。作为汉高祖刘邦重要谋士之一,娄敬对于汉初政策及西汉政权的稳定起过很大作用,当地也曾广受儒释道文化的熏陶和浸染。户县史上著名的八大景之一——娄敬夜雨,连同其美丽的传说,也让这个地域,这个学校充满丰厚的历史底蕴。
这是历史的存在,文化的存在,更是我们教育承载之所在。正是承载着这深厚的历史人文背景,户县六中才得以形成她今天独特的文化内涵。“秦岭巍巍,我居其北;渭水滔滔,我处其南;画乡融融,我当其中。建校九秩,始为‘大同’,继冠‘光明’,今乃‘六中’。仰万世勃勃之汉骨,承千载悠悠之唐韵……”
洋洋洒洒的《六中赋》,铺陈六中近百年的沧桑历史,其典雅的风格,古朴的词句道出了育才济世的宗旨。逝者如斯,但内蕴其中的思想却永不褪色。
“成人达己” 建设凸显精神价值的人文校园
2009年,每世英出任户县六中校长。从他当上校长时起,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学校未来发展的规划和思考。
每世英,这位高度文化自觉的教育者深知:教育首先是文化传承。教育的发展,不能割断历史的血脉。历史割断了,文化就消失了。而在六中近百年的历史传承中,先贤的精神和智慧是宝贵的“文化遗留”,像优质基因那样,潜入、流注和运行于六中汩汩不断的血脉中。“六中”有今天,不能不说是因为他们曾经有过一段弥足珍贵而又历久弥新的“昨天”!
于是,为了培育学校新的发展优势,每世英带领六中人从学校传统中寻根。得益于六中所处地域积淀了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六中人从儒家“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中提炼出了“成人达己”的办学理念,并以此统领学校各项工作。
“成人达己”是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名词。“成人”,意即“使人成”,给别人提供或创造成功(或发展)的机会,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人取得成功;“达己”,意即“使己达”,通过对别人的帮助,或是由于他人的成功使自己通达、获得成功,得以完善自我,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人”与“达己”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发展,最后形成他人和自己的“双赢”。
“成人达己”作为一种理想的价值目标,它是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大胆尝试和积极创新,它构筑了校园文化的基石,蕴含了积极奉献的精神,倡导和谐与合作的关系。
“成人达己”还是一种崭新的评价标准,“成人达己”中“成人”是前提基础,要使所有受教育者都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接班人,就是要用一种全新的目光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跟踪他们的成长变化,鼓励他们成功,促使他们成才。
好的办学理念,最重要的是要实实在在地落到孩子身上。
“成人达己”的理念提出以后,六中人积极行动起来,创新评价机制、实施课堂改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3年的探索,3年的实践,户县六中实现了办学水平的新跨越。
321评价体系 让每一个孩子走向“成人、成才、成功”
户县六中,地处县城北郊城乡接合部,是户县境内为数不多的完全中学之一。学校年级的结构层次多,校际间的流动性强等问题困扰着学校进一步发展。同时生源和办学条件也不理想。
2009年,每世英出任六中校长时,这便是摆在他面前的现实情况。面对一个个来自不同家庭,有着不同个性和爱好的鲜活的生命时,每世英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想,学校到底应该赋予这些生命以什么样的底色呢?如何通过学生的发展,实现学校的发展,真正践行“成人达己”?
“我们已走得太久,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常常,每世英以这句诗为引,带领大家回归教育原点再出发。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事业,是一项通过培养人,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事业。因此,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
那如何将这一思想移植到六中的现实土壤中?每世英分析:立足生源和办学条件不理想的现实,六中要从“成才先成人”的思路出发,从“培养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价值观出发,促进生命个体的健康发展。
于是,六中人在“成人达己”理念指引下,提炼出了“成人、成才、成功”校训。用每世英的话说,就是“高中教育首先是成人教育,我们从大教育出发,让来到六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能考上大学的考大学;考不上大学的也要成为一个有理想、有修养的人。要让乔木长成最好的乔木,让小草长成最好的小草。”
由于兴趣、智力、发展节律等因素的差异,导致每位学生的起点不一,个性各异。而中国传统教育崇尚“大同”,用统一的模子塑造不同的孩子,让所有的人在同一时间、以同一方式学习同一事物。知识凌驾于一切之上。这种教育其伟大之处在于既严格又严肃,催人向上,战胜自我。但它致命的弊端是忽视了孩子的个性,抹杀了孩子的天性以及创造性。
为此,每世英深情呼吁: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我们不能用“工业化教育”单纯追求效率而牺牲学生个性,而应该提倡“农业化教育”对教育个体和客观规律的尊重。
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然地、富有生命力地向上生长?唯有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给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宜其生长的阳光和雨露。
“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成功者”是新课程的一个理念。的确,在教育的殿堂里不应该有被遗忘的角落。对于教育者来说,我们必须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成功的教育”。人人都有闪光点,即使是学困生,也有自身的长处。我们应该抓住学生成长中的每一个契机,适时地给予学生最公正的评定,通过肯定、表扬,激发学生向上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向多方面发展。
从这一思想出发,六中在全校范围内实施了一种全新的321评价机制。
“321”是指学校通过“班级三十最”、“年级二十佳”、“校园十佳”评选活动的开展,运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打造亮点,助推学生成长的一种全新的评价体系,简称为“321”。
“321”为各个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展示平台。对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学校引进名校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对中等及后进学生,学校以“成人、成才、成功”的“三成”校训为推手,大力施行校园“321”评价体系,让品质优良,特长突出,进步显著,踏实勤劳的学生也和成绩优异的学生一样,进入受表彰的“优秀之列”。“321”重新诠释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真谛,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人生的价值。
“321”评价机制更重要的价值还在于,打破了传统的用德智体“三好”来评价学生造成的育人工作呆板、僵化的不利局面。注重育人的过程性,力求对每名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每一点进步都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有利于反馈矫正学生的发展情况。这是对科学的育人评价模式的一次回归。
“321”学生评价体系的改革,由开始摸索到日臻成熟。连续6届的海选评比,有7920名同学获得名称各不相同的“班级之最”称号,720名同学获得“年级二十佳”称号,60名同学获得“校园十佳”光荣称号,3210名同学分获“成功·成才十项奖”相关荣誉。
每次评选结束后,学校都会为孩子们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当孩子们手捧鲜花走上舞台时,心中立刻会涌动着一种成功与自豪。
于是,每学期的“校园十佳”师生颁奖仪式成了学校最隆重也最热闹的活动,宛如过年一样,师生会表演精彩的节目,学校也会邀请家长来参加。而且,获奖者每人还会获得校长每世英亲自撰写的颁奖词。高一(7)班的王雅楠荣获“第四届校园十佳学生”中的“舞姿最优美学生”称号,每世英为他写的颁奖词是:曼妙的身姿,轻盈的舞步舞出了青春的激情与热情,婀娜着人生的欢欣与喜悦。
在这激情洋溢的颁奖词的宣读中,一种充满喜悦的情感在师生的心间传递着,一股成功的力量在校园里流淌着。
这种成功感对于优化孩子的精神世界具有价值意义。在“321”学生评价体系的激励下,学生会自信起来。比如,当一个学生获得“写作最佳”奖时,他就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写作以外的领域也可以发展得很好。这种内心潜在的引导非常重要,它会指引孩子不断走向成功。
户县第六中学简介
户县第六中学是当地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学校始建于1923年,现有学生2200余人。2009年,每世英调任户县六中校长,这位从教了二十余年的教育工作者,积极践行课改理念,因地制宜。建立了全新的“321”师生评价体系,总结出了“1331”有效教学课堂模式,形成了“351”心理健康工作有效机制,引起了各级媒体的关注。户县电视台录制专题片《成人达己——全新育人观》,《户县教研》2次出专辑,《华商报》、《陕西素质教育》、《陕西教育》、《教师报》、《中学化学教学参考》、《金户视野》等数家媒体从不同角度报道学校课改做法。每世英本人也被授予2011年“全国教育改革先锋人物”、户县“十大杰出青年”、“双十佳党员校长”等荣誉称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