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的误区与对策 □ 陈廷知
学生能否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是衡量课堂教学优化程度的重要尺度。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质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可是,仔细审视这些课堂质疑,却发现存在许多误区:
1. 东拉西扯。表现在教师把引发学生质疑作为教学时尚加以追逐,没有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材的特点实施教学,结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偏离教学中心,无思考价值。
2. 疑而不解。表现在教师把学生的提问作为一张美丽的标签,贴在课堂教学这本书上。有的教师一方面千方百计鼓励学生质疑,一方面却没能高度重视学生的思维成果,仍旧按照备课时预先设计好的问题进行教学。这样就形成师生注重提问而不注重解疑的不良局面。
3. 主次不分。主要指在学生质疑过程中,教师不加判断,不加疏导就进行教学。这种“学生牵着老师走”的做法与“老师牵着学生走”的危害性等同,造成课堂教学秩序混乱,效率低下。
走出误区的对策:
1. 把握质疑的时机。前提是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是在人对事物感知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激发学生提问,一般都要在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后进行。
前质疑。学生在初步感知教材后,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此时,不妨让学生说出来,以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注重探讨问题的解决。
中质疑。在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后,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这时老师在学生解疑的基础上,要对个别问题进行适当的引导。
后质疑。传统做法是教师问学生学了教材后还有什么问题,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由于学生的差异性,他们很可能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但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这样的问题难以使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益。因此,课尾质疑需把握两点:一是选择探索意义较大的问题进行;二是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进行。
2. 培养解疑的能力。教会学生质疑,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解疑。
即时解决。针对一些信息量比较少,在教材中能找到明确或近似答案的问题,教师可直接以解释性的等量信息作出解答,也可以让其他同学作出解答,还可以引导提问的学生自己寻找答案。
实施反诘。有些问题的提出具有多种发展可能,这就要求教师采取适当的手段,促进课堂向合理解决问题的目标前进,防止误入歧途。
组织讨论。对于涉及重点或难点的问题,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把问题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从自己的认知出发,将观点融入小组中,让学生观点碰撞,进一步形成新的认识。
延伸课外。教师要树立“生活即课堂”的教育观,明确在课堂上产生的大量问题需要学生在课外去探索。教师对于学生的质疑,除了让学生从课文和学习中找出依据外,还应鼓励他们联系实际,进一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商丘市兴华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