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课改好风光 □ 史文魁 李 鹏 □ 本报记者 马朝宏 郭 瑞 冯永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课堂教学改革彻底改善了山西的教育生态,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植物园似的学校、遵循学习与成长规律的课堂模式,让这里的孩子自然、茁壮地成长。在这样的教育生态中,生命呈现出了自由成长之美。

  2012年春天,中国教师报“课改中国行”采访团走进山西,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走访了11个地市的50余所学校,访谈400余人,亲眼目睹了生命的狂欢景,亲耳倾听了成长的拔节声,亲手描摹了——

  阳春三月,中国教师报“课改中国行·走进山西”采访团的第一批记者登上了开往山西的列车,开始了近两个月的山西课改生态考察。

  列车一进入山西地界,立刻钻进了黑漆漆的穿山隧道。黑暗漫长,恍如入夜。就在黑暗快要让人失去耐心的时候,天光倏然放亮。车窗外,灰黄秃露的荒山猝不及防地跳在眼前,无边无际也无生机。隆冬的残雪尚厚,初春的新绿全无,那些厚厚的山如同障壁,把山西隔绝在了春天之外。忽又想起龚自珍说山西“土著者不愿徙”,可见山西还是相对封闭的。

  社会学研究表明,由于大山遮蔽,视野逼仄,生活在山区的人们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相对封闭保守的群体性格,其特征之一就是不愿改变、不愿接纳新事物。而课改这样破旧立新的“新事物”会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蓬勃生长吗?

  当我们真正走进山西的课堂,看到课改在这里的“生长”状态时,这些疑虑烟消云散:山西的课改呈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如果把课改比喻成一棵树,那么它在山西这片土地上的长势是:根系深、枝叶茂、树干高。

  所谓根系深,是山西课改已经深入到教育所有层面——从义务教育段到高中段都在贯彻课改的精神;课改的影响已经从课堂延伸至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教育行政,乃至教育政策的制定。

  所谓枝叶茂,是山西课改已经覆盖了几乎所有的区域。如果说全国课改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话,山西课改则是“地不分城村,校不分强弱”,都在课改的路上前行。

  所谓树干高,是山西课改在不断突破,水平在不断提高,而且有些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

  上面所列举的三个特征只是表象,它所反映出的内涵是:山西已经将课改的精神、理念、方法进化成为一种教育生活方式,使之自然、和谐、常态化地生长在这片土地上。

  山西的课改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状态呢?

  高中课改:发于责任,成于勇气

  高中一向被视为课改路上最后的碉堡。在高考的重压之下,许多高中,特别是所谓的优质高中,紧紧抱着应试教育的大腿,不敢妄动。以“前途”的名义筑起樊笼,用“知识”将学生囚禁,用“升学率”将学校绑架,高中已然成为“一口最烫的油锅”。

  为什么高中课改难?为什么前几次课改终因难以突破“高中”天险而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人们在意识里总是把素质教育、课堂改革与考试成绩对立起来,“既然重视素质教育,就肯定考不好,因为高考不考素质”。

  山西从2008年开始全面推进高中课改,因为他们理顺了改革与升学率之间的所谓矛盾。就2011年高考成绩来看,所有进行课改的高中,升学率均在自己以往的基础上有很大提高。

  晋城泽州一中,是山西高中课改的一面旗帜。以前的泽州一中以管理严格而著称,一度堪称应试教育的模范。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是一所地地道道的“苦学校”,即便如此,当时的泽中高考二本达线人数也不足百人,多年没有突破。2008年,校长李海勇决定参加山西省高中课改试验项目,彻底改变泽中的旧貌。“当时我刚宣布了这个决定,上下一片哗然,有个家长找到我,指着我的鼻子说:‘我们的孩子是到泽州一中考大学的,不是给你当试验品的!你是校长,要对我的孩子负责!’”当我们和李海勇聊天时,他开玩笑似的模仿着那个家长的语气说。“当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憋了半天,我说,我这么做正是真正对你的孩子负责任!”这话是发自李海勇肺腑的。

  2010年高考,泽州一中二本达线人数164人,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那位家长又找到李海勇说:“谢谢你,我的孩子在泽中很快乐。”

  “自从那次高考后,我们有种翻身的畅快感,也坚定了坚持课改的决心。”李海勇对记者说。

  与晋城相邻的运城市,有一所垣曲中学。作为一所县中,垣中生源差,教师素质不高,高考成绩常年处于运城市末流。学校为了摆脱困境开始课改,到2011年,垣中高考成绩已经位居运城市前列。“高中其实更适宜课改模式,尤其是在高三总复习阶段,自主、合作、探究、展示,让我对知识点的理解很深,记起来又清楚又快又牢,效率很高。更重要的是,我不需要淹死在题海里了。”正在进行总复习的高三学生孟佳丽说。

  山西高中课改还有一个更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优质高中参与课改。如果说薄弱高中课改有些许“逼上梁山”的意味,那么优质高中的课改,则是源于学校“要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自觉。而且相较于一般高中,优质高中课改需要更大的勇气。

  朔州市朔城区一中是山西省首批省级示范高中,是多所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的“优质生源基地”,多年来高考升学率一直名列全省前茅。“学校实力如此雄厚,成绩如此优秀,为什么要顶着外界‘自找麻烦’、‘沽名钓誉’的舆论开始课改呢?”在采访中,记者好奇地问校长王尚。

  “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王尚话不多,却很有力。

  “为什么这么说?不课改,您的良心受到谴责了吗?”

  “高中学生有多苦,我心里很清楚,那些华丽的升学率,那些让外人艳羡的成绩,后面有多少血泪,我很明白。”

  但真正让王尚下定决心课改,其实是因为一件事。那是一次在火车上,王尚和一位医生聊天。这位医生说:“将来中国是病秧子大国,你们这些校长就是罪魁。我这次外出是去给一个孩子做手术,他患有严重的颈椎病,却为了高考一直拖延手术,结果高考还没考,自己先面临高位截瘫的危险。你们这么逼孩子是造孽啊!”这句话正戳在王尚心里最痛的地方。

  “孩子们太苦了,尤其是高中学生,一天十几个小时不停地苦学,身体、心理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孩子们能受得了吗?”(下转2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