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三多”何时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12-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成绩有目共睹,发挥的作用也不可替代。但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近年来却出现了某些浮躁现象,导致一线教师的声音被淹没,逐渐背离课堂,背离学生,背离教育本真,在自我折腾中走向功利化的歧途。这主要体现在“三多”上:行政干预多,开发商介入多,不在一线工作的“专家”指导多。

    行政干预多。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分别在学校系部、教务部门当教师和负责人,回想起来,那时还有较多的时间、精力干本职教学工作,研究课堂教学和教书育人。如今,基本上还是履行同样的职责,教学工作却没办法自主正常开展了。层层评估、检查、调研、项目申报、大赛活动,形形色色的专家指导、专家论坛,层出不穷的新名词,文山会海、写总结、报材料、填平台……让人目不暇接,甚至防不胜防。例如,有时一周能接到十几个文件,许多文件动辄要求写多少字方案、订多少方面的计划、统计多少表格,限时上报。

    以检查评估为例,不同的主管部门质量体系不一致,让人无所适从,并徒增工作负担。比如航海类专业,教育主管部门按照职业教育的质量体系检查评估,海事主管部门按照船员教育和培训的质量体系进行评估。两个主管部门的评估标准、评估办法常常相互矛盾。折腾来折腾去,学校只好运行两套质量体系,形成两套档案材料。仅仅这一点,不知给一线教师增加多少负担。

    开发商介入多。不在一线教学,很难理解开发商会左右职业教育。例如,学校各部门都有自己的数据平台,甚至每个部门不止一个平台;再如,不同的评估、项目申报、活动等,要求有不同的平台。为此,不同的开发商就会找上门来,学校就要购置开发商的平台。学校的工作要适应这些开发出来的平台,认真填报这些平台,才能让上级看到你的成绩,评估你的工作。

    这里仅以技能大赛说明这个问题。在形形色色的技能大赛品种中,有的技能大赛,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必须使用指定的开发商设备,从校赛、省赛、国赛全部需要采用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厂家产品。如果不购置,肯定得不到好名次,学校只能忍痛花巨款购置。而且能用这些产品进行训练的学生,只是极少数。为了取得好名次,这些学生一般要停止正常学习,指导教师停止正常教学,集中时间进行封闭式训练。

    我至今不理解为什么面向少数学生的大赛、面向少数教师的项目申报越来越多。当然,如果这样的大赛及项目申报不干扰学校正常教学,不以名次对学校论英雄,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那就是必要的,应该提倡。问题是,目前大赛、项目申报、活动、评奖多如牛毛,应接不暇。而更应该关注的课堂教学,在背离全体学生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专家”指导多。现在一些地方的职业院校,不是校长办学和教授治学,教师的教学也没有多少自主权。一些部门认定、培训或造就的一批批各方面“专家”导演着办学,导演着教学,甚至美其名曰项目推动。这些专家大多不在一线教学,却闭门造车,替主管部门起草指导文件,拟定开展项目,提出宏伟目标,造出五花八门的新口号,到处指导,到处培训,到处评估。学校成了围绕他们表演的舞台,教师成了他们导演下的演员。

    比如教学诊改,这个理念我也非常认同。但要求所有学校统一推行诊改的做法,就值得商榷了。一些学校每年还要为此劳民伤财,每年派人参加诊改专家举办的统一培训,一遍不行两遍,一年不行五年,一人不行十人。“学成归来”的“校级专家”再在校内培训,指导全校的诊改。学校为培育出这样的“专家”,每年派人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不知增加了多少工作量,花了多少学费。众多经济实力薄弱的职业院校,如何负担得起。

    学校参加不完的研讨会和论坛,接受不完的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模式,迎接不完的检查评审。专家到处当“钦差大臣”,可能满足了一些主管部门的“评估”“指导”心结,但对实际的课堂教学有什么正向作用至今没有看到。

    其实,我并不是一味地否定行政管理、专家指导、开发商介入的正向作用,职业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他们的参与。我认为,现在这些方面做过头了,我们要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归课堂。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多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呼声,少听不在一线上课“专家”的游说,不宜主办过多的大赛、过多的项目申报、过多的评奖活动等,更不要由此对学校指定特定开发商的产品,真正让学校自主办学。

    (作者单位系山东海事职业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