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让生活更美好 □ 顾 静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体育超市”的创意与实践》一文对我国当前中小学大课间实施的现状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呈现及分析,在调研后,科学、精心地设计了实施方案,从项目选择、活动器材的购置、活动场地命名与划分、学生活动项目的选择、“体育超市”的监管等方面,全方位关注学生的成长,做到了“心中有课标、眼中有学生”。

  众所周知,体育大课间活动具备多种育人、育体的功能,但在许多校长的眼里它却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因此,学校领导认识到位与否,是决定体育大课间活动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为推进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实施,学校可以成立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职责,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外,还要有制度层面的保证。学校要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约束和引导小组工作,保证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开展,保证师生对体育活动的持续关注和参与,并从师资配备、投入、时间的保障等方面全面考虑,根据参与体育活动的实效落实相应奖惩。

  关于活动内容,学校也要有详细的规划。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包括国家统编内容和地方统编内容。国家统编内容包括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的校园集体舞、广播体操、武术健身操等项目;地方统编内容则是指不同地区学校根据当地气候、自然环境以及民俗民风等实际情况设计、规定的内容,即各学校根据本校的师资力量、器材设备等具体条件筛选、设计的活动内容。鉴于此,各学校可以在这些内容上多下些工夫,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各种趣味游戏,加入民间、民俗、民族的体育项目,如踢毽子、跳皮筋、竹竿舞、滚铁环、跳绳等,让学校、学生自编、自创各种韵律操、健身操,培养学生的多种特色体育技能。

  强化“生活体育”的意识,注重与学生的未来发展相结合。大课间体育活动不应只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还应进一步深化,从素质教育角度出发,与学生未来的发展相结合。实施时,要从内容、形式、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充分体现人本观念,关注学生年龄段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大课间体育活动不单是一种活动形式,它还是体育课堂教育的延伸和拓展。所以,它应与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相结合,体现新课程理念和活动来源于生活、活动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我所理解的“生活体育”就是服务于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如晚上睡觉时可以做的“垫上操”、在教室里可以做的“凳操”,甚至洗澡时可以做的“毛巾操”等方便、易练的,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运动项目,它是学生健身观念形成的良好途径。

  体育锻炼的终极目标是为健康服务,健康是生活的最基本保障,所以,只有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运动项目,才会有更强劲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武汉市第三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