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村学校图书室输入新“血液” □ 向 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日,看到《齐鲁晚报》一篇题为《乡村小学图书室书籍缺匮,拿高年级课本当课外书》的报道。内容如下:青岛胶南市大村中心小学远离胶南市区,由于交通不便、图书室内的图书又年代久远,学校630个孩子看课外书成了奢望。为了满足孩子们读书的需求,学校把老师的一些教科书、高年级学生的作文、绘画放到了图书室充当课外书,让孩子们阅读。

  读罢这篇报道,我不由得想起附近的几所农村小学,“普九”时,由当地政府出资购买一些、师生捐助一些,基本上达到了小学生均15册图书的标准,各校也建起了图书室,但基本上都没有阅览室。而今“普九”已经过去十几年了,书籍损耗大,加之有的学校管理不善,藏书逐渐减少,由于学校经费紧张,无钱添置新书。图书的使用率极低,只是偶尔开放一下,有时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不得不捏造借阅登记册。

  农村学校图书室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校方观念滞后、重视不够。一些农村学校普遍认为,教师把课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就够了,没必要过多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部分学校校长甚至认为图书资源只是装点门面而已。二是缺乏经费,农村中小学因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当地财政除了维持学校基本运转外,并没有更多的经费投入到图书室的建设上,学校也无力添置。三是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无暇阅读课外书。

  没有图书的童年,是不完整的童年;没有图书陪伴的童年,会少了绮丽的色彩。温家宝总理曾说:“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农村学校图书室的建设关系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关系着农村“书香校园”的营造。

  要想改变农村中小学图书室的尴尬处境,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各方面的积极支持配合。比如,建立农村学校图书室建设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学校图书室每年能购买一定数量的新书;提高学校图书的使用效益,增加学校图书对师生的吸引力,等等。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五彩的世界,就是一位充满智慧的导引员,可以给读者新的发现和启迪,可以净化读者的灵魂,升华人的生命价值。加大农村学校图书室建设力度,为农村学校图书室输入新“血液”,让农村学生走进图书室,利用图书室,从图书中吸取知识丰富人生,从丰富的知识中探索人生。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利川市元堡乡红椿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