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学校的“单元整体课程”实验 □ 本报记者 康 丽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李怀源给出的答案是:“体育也应该阅读,而这个阅读的概念可以扩大。比如看体育视频也是一种阅读。体育也可以有阅读与欣赏。”

  作为课程框架,“单元整体课程”分为4个领域:文化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信息技术)、艺术课程(音乐、美术、形体)、体育课程、生活课程。

  与以往注重知识不同,“单元整体课程”以能力为核心进行统筹设计,确定了“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基本结构,每一部分都包含“教科书”、“读整本书”、“学科实践活动”三种教学模块。

  首先是重新构建课程目标体系。大凡提到目标,很多都是比较笼统的介绍,比如一二年级教朗读,课程标准中所说的就是“正确、流利、有感情”。但人人都是有感情的,如何界定“有感情”?怎么又算正确流利呢?一位专家的解读给了李怀源以启示:一年级要求读正确——不丢字、不添字;读准字音;读准轻声;调控声音。二年级要求读流利——在正确的基础上,不读破句;朗读有一定的速度。

  “所以,应该在研究学科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设置课程目标,相应地筛选课程内容,确定课程实施方案,制定课程评价标准,使每位老师在这个课程体系内,知道要达成什么目标,知道通过教哪些内容达成目标,知道如何教,知道如何评价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李怀源说。

  其次是架构新的课程方案。学校拿课程表开刀,重新调整课程表。比如,把语文课细分为:识字写字课、语言课(教科书教学)、阅读课、口语交际与习作课、语文实践活动课等,进行了细致的课时划分,目的是让教师明白每堂课的具体目标,不至于让语文课模糊一片。与此同时,学校编写《识字写字》,把小学6年应识的2500~3000汉字按学期排列,然后结合汉语字源字典等多种辞书,把所有相应汉字的来龙去脉尽可能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列出一些识字方法和识字规律,让教师和学生有选择地用。学校还编写了《阅读策略》、《学生语文学科能力评价标准》,让学生知道如何阅读,同时明确自己在每个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标准。

  最后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建立具体的课程评价方案。过去考试是一张综合的纸笔测试的试卷,学生不能清楚知道自己哪方面存在不足。新的评价方案采用了分版块测试,解决了测试目标问题。比如,语文分为字词运用、朗读背诵、阅读理解、习作比赛等内容。开学初教师就可以把目标明确告诉学生,让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进程。测试以后,学生能够对照标准和自己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有利于学生的持续学习。这样,期末考试就不是学生阶段学习的终结,而变成学生阶段学习的检测。

  十年探索路,越深入走下去,问题反而更多。“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越做越觉得浩大无边,力不从心。”李怀源笑言。

  但在这位执迷教学的探索者的眼中,这个过程无疑是有趣的、充满希望的。“现在的‘单元整体课程’走的是分化之路,目标的分化,实践活动的分化,这是现实的需要。但我想,这些都是暂时的,等教师的课程理念和实施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单元整体课程’就要走‘融合’之路,将来的‘单元整体课程’是‘大单元’的,这个单元的教科书教学、读整本书、实践活动都是融合多学科的。”李怀源如此预言。

  (“寻找最具价值的研究成果”栏目欢迎各地教科院、教研室、学校提供报道线索,联系电话:18610378011)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