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最好的追随者
与《中国教师报》的相遇的确有点晚,时间定格在2016年8月,在教书十多年后,偶然从别人手中看到了这份报纸,看到了“现代课堂·样本”栏目,心竟然砰砰地跳动起来,原来还有那么多的教师在努力改变教学生态,在尝试课程建设;原来还有那么多的人坚信教育改革的力量,坚信教师成长的价值。 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相遇,虽然是“非正式”的,然而却让人过目难忘,于是第一次提笔向“样本”栏目投去了一份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整理报告,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探索中的轨迹。 没想到第三天接到了电话,主编耐心地告诉我:“需要再添加一些实践内容,并且要补充一些照片。” 这算是正式的相遇吗? 我开始重新梳理文稿,力争整理出一份思路更加清晰、内容更加翔实的经验文稿《整本书阅读:改变语文教学格局》,这篇文章便是我与《中国教师报》的第一次结缘。 也因为有了这篇文章的发表,我们的视野才开始真正聚焦上海的整本书阅读课堂改革,也正因为有了《中国教师报》的引导,我们才意识到自己或许还可以做很多事情,从而让自发的探索变成一种真正的实践——承担成都市菜单培训课堂,推广整本书阅读。 最好的相遇总是这样,看似波澜不惊,但却暗藏着路的方向。 一晃两年过去了,我跟随着《中国教师报》的“问题”“样本”“方法”等栏目一路向前,同时关注着微信公众号的更新,每一次的“行走”与“推介”都让我们看到现代教育最好的模样。 2019年10月,中国教师报与陶行知研究会一起走进四川大邑“乡村教育论坛”,我也有机会近距离地感知她的公众影响力。在参与的过程中,我尽量倾听每一次论坛的主题,才发现“乡村教育”的公益行动力量是如此巨大,《中国教师报》关注乡村教育的行动也让我心生感动。我强烈地感受到,乡村教育的腾飞不仅需要坚守者——校长和教师,需要引领者——专家和学者,同时需要助力者——媒体与社会,尤其是教育媒体的使命感与行动力。 最好的相知总是这样,看似平淡温和,但始终在一起,朝着共同的方向。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努力追逐着改革的方向,但是也伴随着无穷无尽的困惑,当这种困惑积累多了,便需要更多的指引。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把教育实践中的现状与困惑在微信上与《中国教师报》记者韩世文提及,他竟然花了接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耐心地指导我如何更有效地做课程设计,指出我们研究中的困境和解决措施,从理论到实践无一遗漏。 听到真诚的声音,我突然觉得有一种情感难以表述,我们素昧平生,却拥有一份最美好的信任。 最好的相守不是朝夕相对,而是在你困惑时,有人对你伸出手:跟我来。 我承认我不是一个很好的讲述者,但是我一直努力成为一个最好的追随者,在《中国教师报》的感召下,不停地追赶,像影子追逐着光芒,像飞蛾追逐着光明,让我们的相遇永远“不晚”,让我们可以相知相守一生。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香城中学) |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