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起来 共创未来 ——区域课改“途径与方法”展示会暨三河市“区域课改样本”观摩会侧记 □ 本报记者 黄 浩 韩世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与前两类关注教学本身的“武器”不同,第三种“武器”关注的是教育的外围。来自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的潘江雪理事长向与会的教育局长们抛出了橄榄枝——作为一家专注于教育领域的公益性投资机构,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愿与各地教育部门通过合作办学,出资建设真爱梦想教室,帮助孩子们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作为教育的“外行人”,潘江雪对于教育的执著与真诚,打动了很多人,三河市教育局局长李维宁听了她的介绍之后,当即决定联合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在三河市建立几十所“梦想教室”。

  课改行进路上,如能有效利用好这3种“武器”,将有效推动课改朝着更远的目标迈进。

  收获,两出“好戏”上演

  如果说由中国教师报和三河市人民政府两方搭台、各地教育界同仁共同演绎的区域课改“途径与方法”展示会是一出“好戏”的话,那么,另外一出“好戏”,或谓之“戏中戏”,则上演在燕郊影剧院中。

  14日晚间,“我与课改同成长”课改情景剧暨三河市素质教育成果汇演拉开帷幕,百余名与会者在燕郊影剧院欣赏了三河教育人对课改的理解与行动、艰辛与收获,大家深感震撼。

  说学逗演、吹拉弹唱,书法、相声剧、舞蹈、音乐、小品……孩子们用多样而独特的形式,在舞台上表达了课改以来身心解放的喜悦心情。孩子们演得尽兴,台下观众看得激动,热烈的掌声不时响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牛首镇一中的孩子们不远千里赶来助阵,他们带来了别样的情景剧——《课改总动员》。“课改”之前,老师们疑虑重重:孩子能不能行?家长会不会放心?当老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与到课改之中时,竟不知不觉地融入到孩子们当中,开始和他们“打成一片”——新的课堂感觉真的不一样了。在一派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带给孩子们更为幸福的成长方式。

  襄阳市距三河市有1200公里之遥,学生北上参演往返需要四五天,学生来之前学校颇有顾虑:会耽误学习吗?家长会不会不同意?出乎意料的是,当学校与家长沟通时,家长无一例外地表示支持,甚至愿意自费支持孩子北上参演。

  孩子们用精彩的表现,换来了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同样,三河市第三中学、汇福实验学校等学校选送的节目,也是精彩纷呈,但其实他们创编排演不过10余天时间。“可以看出来,孩子们在舞台上对各种艺术表演形式的精彩展现,正凸显了课改之后学生全面发展、素质全面提升的理想效果。”曹建中如是说。

  两场“好戏”相辅相成,在区域教育主政者们的深情讲述和孩子们的动情演绎中,呈现的都是课改人对教育的执著追求。

  未来,这样的“好戏”还将继续上演,并且会越来越精彩。

  联合起来,共创未来,是此次会议形成的“三河共识”!正如樊城区教育局局长刘光胜所说:区域课改共同体是一个大家庭,只有所有成员紧密团结起来,才能真正形成课改的大气候,才能共同发展、集体“致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