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雷的教育哲学 □ 本报记者 叶 飞 刘 婷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张云雷,1969年12月出生,研究生学历。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拱墅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市中心,呈南北纵深走向,京杭大运河纵贯全区12公里,版图面积87平方公里,人口60万。近年来,拱墅区教育坚持“优质、均衡、人文、科学”的办学理念,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着力打造与拱墅中心城区建设相匹配的,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先后获得10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确立了在杭州教育大格局中的比较优势,教育成为拱墅区对外的金名片。在浙江省教育强区复查中,拱墅区被评为“最有潜力、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教育强区。

  6月21日,借“全国首届男教师走进幼儿园研讨会”在拱墅区召开之机,本报记者来到拱墅区教育局,与主政教育的掌门人张云雷进行了一场触及教育变革深处的对话。

  做别人不敢做和没想到的事

  中国教师报:有人说,拱墅区之所以能成为教育强区,是因为你们“不差钱”,没有可比性。

  张云雷:(大笑)在中国,应该说还没有一个教育局长敢说“不差钱”。拱墅区不是全国经济最强的区县,在杭州也不能称经济实力最强,但是区委、区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可以说是最强的。拱墅区是一个南北走向纵深很长的区域,南边是杭州市中心,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但是北边4个镇(现改为街道),优质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当地老百姓“入好学”的需求。现在,北边有很多项目和工程正在上马或建设,正是需要大量资金的时候。

  其实我也会为钱发愁,但是我绝对不会把这种情绪和压力转嫁到班子成员或校长身上。我对他们说的是:只要你们做的事是科学合理、有利于拱墅区教育发展的,你们就尽管放手干,钱的问题总会有办法解决。

  当然,建设教育强区,资金绝对不是第一位的问题,比资金更重要的是理念、方法和士气。

  中国教师报:具体如何呈现呢?

  张云雷:我认为,一个好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意味着事业成功的良好开端。

  2011年底,区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富强、秀美、文化、和谐”新拱墅的宏伟目标。我们的教育如何定位?如何去适应并引领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此,我们提出了建设“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这里的关键词是“高水平”,落脚点是“教育现代化”。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提出了“把学校还给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办学行动理念,前者是指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依靠全体教师的智慧和力量,探索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共同促进学校发展;后者是指要深刻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能力。

  现在有很多地方在提“教育现代化”,我个人认为,拱墅区实现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至少有这几个标准:一是南部和北部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各类教育优质发展;三是师生身心和谐发展。

  简而言之,如果老百姓在家门口不能接受良好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现代化。

  中国教师报:目前,拱墅区“现代化”到什么程度了?

  张云雷:现在还不能说“现代化”到什么程度,但拱墅区教育这些年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学前教育迅猛发展,全区有24个甲级幼儿园、4个杭州市特级幼儿园、13个省一级幼儿园,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100%。小学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并呈现了各具特色的学校发展态势。初中教育质量连续7年在杭州市名列前茅。建立健全了区、街道、社区(村)教育三级网络,创新社区教育模式,在全市率先推出市民“学习金”模式,“一键通”工程得到国家和省市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拱墅区新建、改建校舍24万平方米,校舍面积较2006年增长74.7%,全区校园面貌焕然一新。第二轮给教师免费配备笔记本电脑,生均计算机比例达到了4.8:1,所有学校配有电子白板及多媒体触摸式一体机。加强学校品牌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2010年10月,中央电视台四套“中国新闻”栏目播出我区“实施‘一校一品’战略,打造拱墅教育品牌”资讯,称赞拱墅区教育已进入品牌发展阶段。全区有特级教师17名,区名师名校长30多名,省、市教坛新秀180余名,区骨干教师580余名,形成了梯队合理的优质教师队伍。全区市级及以上的课题立项数、获奖数、论文获奖数连续多年名列杭州市前茅,区教育局连续三届被评为“浙江省重视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中国教师报:下一步准备怎样去实现“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这个目标?

  张云雷:“改革创新,南北均衡,学教和谐,敢于超越”,这16个字既是我们的工作方针,也是全体拱墅教育人的共同价值观。特别是最后一句,我们必须树立敢于超越的意识,超越过去,超越先进,跳出拱墅,跳出杭州,在超越中实现教育新理想。要有“亮剑”精神,只有做别人不敢做或没想到的事,才能推动教育大发展。

  教师的幸福指数直接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优劣

  中国教师报:任何宏伟的目标都要依靠人去实现。

  张云雷:对!经过这些年的高速发展,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一个区域的教育发展,必须建立在“以人为本”上,这个“人”,就是我们的教师队伍。

  优秀的教育领导者,一方面要懂得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让教师感受到团队内部的积极力量,感受到自身生存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密切关系;另一方面更要懂得通过良好的教育文化引导教师,合理地调节和设定个人与工作之间的平衡,使教师有良好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有时候,我更认为,教师的幸福指数直接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事关教育事业的成败,这个指数比他的专业水平更重要。

  因为教育是个良心活,如果不把教师的幸福感和归属感理顺,他的专业能力再强,但是出工不出力,教育的成效肯定会大打折扣。因此,这些年,我们在如何提升教师和校长的幸福指数和归属感上一直在努力摸索,力争早日把拱墅校园打造成幸福校园。

  中国教师报:教师有了幸福感和归属感,专业发展就成为首要任务。

  张云雷: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我们遵循的是科学、人文之路。

  大家都知道,教师队伍中容易出现“40岁现象”,即职业倦怠症。为破解这个共性难题,我们提出了“拱墅教师梯级成长计划”,为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搭建不同的发展平台,让他们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价值追求,激励教师梯级成长。教师获得省级及以上立项课题,给予2万元科研经费,市级立项课题也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我始终坚信,每位教师都有进取心,关键是我们的管理和评价机制不要将他们“被懈怠”了。

  为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的作用,全区成立了13个特级教师工作室,要求每位特级教师带6至8名徒弟,13个特级教师工作室全部上网。如王崧舟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截至目前,有全国各地学员630多名,访问量超过70多万人次。另外,我们的名师工作室、特色工作室也即将上线,让更多的优质资源有更多的人来共享。

  我们还进一步加大对名师的培养力度。2011年,全区选派24名“运河名师班”学员到美国进行为期21天的研修。今年我们还将选派相关名师去美国、台湾等地研修。

  学科层面,我们创建了21个学科基地、10个校本培训示范基地和一批区域学科基地,每年给基地校拨付经费2万元。基地校承担全区各学校本学科教师的培训任务。

  我们不断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坚持以德选人,任人唯贤。提出校(园)长要“做人正气,容人大气,做事豪气”,坚持校(园)长上课、听课、评课制度,开设中小学校(园)长书记论坛、学术报告、专题演讲或教育示范等活动,全面提升校(园)长现代教育管理水平。

  中国教师报:您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中最难突破的瓶颈是什么?或者说专业发展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张云雷:文化!一所一流学校的“魂”必然是先进、积极的文化。近年来,我们一直非常注重学校文化建设,并以学校文化来促进学生、家长、老师共同幸福成长。文晖中学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今年年初,还没开学,这所学校就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攀登杭州北高峰山,在爬山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相互鼓励,相互帮助,这种场面完全不同于平日在家里的交流,很多家长和孩子都非常感动;中考前夕,学校并没有像其他学校一样搞各种心理辅导,反而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学生们都非常忘我地投入其中,身心得到了最愉悦的释放;在杭州“最美司机”吴斌的事迹被报道后,文晖中学马上组织教师、学生前往吴斌家里吊唁,让他们在活生生的案例中感受什么是真善美,类似这样的教育契合点找得就非常及时、准确。而所有这些活动都只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真正让师生感觉到温暖与和谐。其实这也是对学校文化的无声培育。

  我一直认为,要做一名出色的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始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并且要始终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没有好奇心,生命就缺少激情与创新,甚至走向枯萎。就好像恋爱中的两个人一样,只有彼此对对方好奇,才会有火热的感觉。教师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很容易产生倦怠感,但回过头想想,其实教师每天面对的学生,今天与明天是不一样的,这个学期与下个学期是不一样的,甚至每个45分钟都是不一样的,作为教师能否发现这种变化,非常重要。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生命,不是冷冰冰的产品,教师需要在学生人生最美的季节去发现他们、期待他们。

  资源整合能力是最核心的能力

  中国教师报:您刚才提到,拱墅区要努力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对此是不是有比较详尽的顶层设计方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教育检查的是是非非 □ 王 芳     下一篇:核心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