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兴 校本教研也能高效“协作” □ 王书明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北京市大兴区在推进校本教研工作的过程中认识到,一个学校的校本教研,以学科为单位,人数较少,缺乏同伴互助、合作研究的氛围,总是处于低效状态。2004年3月,大兴区开始尝试推进跨校合作教研,地域上邻近的几个学校组成校本教研协作区,开展联合教研。这一体制建立后,几经革新、完善,逐渐形成了大兴区推进中学教育均衡化发展的一项有效举措。

  建立校本教研“协作区”的组织系统。大兴区以校本教研基地校为基础,确定了榆垡片、采育片、魏善庄片、庞各庄片、德茂片、兴海片6个校本教研协作区,每个协作区5~7所学校。教研片所在地为区级校本教研基地校和组长校,负责活动组织安排;教研片其他几所学校为成员校,深度参与协作区合作教研活动;每个教研片指定1~2所区教委直属学校为加盟校,参与教学协作区的活动,利用自身师资和教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教委将中学教研员分为6个组,成立教研指导组,指导及协调校本教研协作区工作的开展,从而形成了以校本教研基地校为核心,教研指导组—直属加盟校—联片教研组长校—联片教研成员校“四位一体”的教研网络格局。

  开展系列活动,增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校本教研协作区建立后,本着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解决为内容,以共同发展为目标开展工作,并将工作重点确定为: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和考试研究等几个方面。要求各协作区要结合各校实际需求制订工作计划,每学期不少于两次交流活动。大兴区教委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并依据每年度各协作区工作开展情况评选先进教研协作区和先进个人。

  全区每年确定一个工作主题,近几年先后围绕课例研究、课堂观察研究、教学评价研究、高效课堂建构等研究主题,在基地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活动中有随机听课、评课,有专家参与下的课堂研究,有学科带头人的跨校借班做研究课,有几十位教师参加的教学沙龙,有教学新模式的实验展示等。活动中,教研员、直属校教师、协作区各校教师积极参与,这样的活动形式形成了对新课程的研究氛围,使这一活动针对性更强,且更具实效。

  教研活动也成为教师展示的舞台、学科交流的平台和区域协作的有效方式。活动分片进行,使所有初中校的所有学科都有教师参与,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更为教师重估课程地位、价值、内容和结构,提升专业素养,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不断创新形式,促进参与者的共同发展。在工作实践中,大兴区不断改进教学协作区的联片教研机制,改进研究工作方式、方法,直接面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联片教研成为学校间合作交流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这一机制的运行中,不断整合各校的研究方向、研究资源,将教师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整合优化,促进了区域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进步,实现了城乡学校的共赢,也为教研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研员逐步形成了在课堂中研究、与教师合作研究的良好的工作习惯。

  教学协作区的联片教研机制调动了组长校、成员校、加盟校和教研部门4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了农村中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强化了中学三级教研网络,推进了全区的区域教学研究合作。6个协作区先后组织多项专题研究活动,弥补了校内教师研修不足,有效实现了校际之间的交替引领,让每所学校都有引领教研的机会,促进了整个团队的可持续发展。例如,榆垡教学协作区工作不断创新,通过开展教师同备、同上、同评一节课的同课异构活动,提升了参与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收到了展示风采、交流提升、改善课堂的效果。

  如今,校本教研协作区建设已成为大兴区促进区域教育均衡,整体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在今后的实践中,大兴区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这一机制,促进大兴区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作者系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局长出镜·李培忠     下一篇:读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