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与游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童年,本该是自由的,好玩的。孩子们可以海阔天空地幻想整个世界的模样,可以随心所欲地奔跑于丛林与旷野——这些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游戏。蒙台梭利说,游戏活动是儿童的工作。

  但在现实世界里,却总有不少家长为孩子做出“不可理喻”的事情而焦灼,为他们整天“无所事事”担忧,为他们乐不思归而发愁——他们害怕孩子虚度了韶华。

  我想,卢梭的观点或许能给我们答案:什么叫虚度?快乐不算什么吗?整日跳跑不算什么吗?如果满足天性的要求就算虚度,那就让他们虚度好了。

  事实上,也只有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才能享受到更为完整的童年,习得终身受用的情商与技能。

  7月20日,我们与广大网友共同就“童年与游戏”这一话题夜话香山会馆。朋友们或追忆往事,或直面当下,或翘首未来,你言我语之间,多有珠玑之论,本期我们撷取若干片段罗列一二,以飨读者。

  ●妙语如珠:碰撞思想火花

  游戏,几乎是童年的象征。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儿童游戏具有与成人的活动,工作和服务同样重要的意义。儿童在游戏中怎么样,当他长大的时候,他在工作中也多半如此。”有一种观点甚至认为,如果一个人童年时期未能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那么即便在他成年之后,他也一定需要一个时期,通过游戏来重新弥补童年时代缺失的快乐。(张延忠)

  鲁迅说:童年的情形就是将来的命运。尊重孩子的童年,就是成就他们将来的人生。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获得应有的快乐体验。只有给他们一个五彩斑斓的童年,才会留给他们一个健康的身心。也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健康成长,童年的回忆才不会是苍白的,他们才会在回忆往事时,也能感慨地说:童年,曾如此美好!(肖伟伟)

  儿童天性活泼好动,玩耍游戏是他们童年生活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人一生成长的基石。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天性,寓教于乐,学玩结合。然而,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今天,大多数的儿童生活被学习占据了全部,多彩的童年生活变得单调枯燥。有些儿童已经被驯化成一个麻木的学习机器,精彩的游戏似乎退出了他们生活的舞台,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从我坚定课改以来,一直都在努力地创造条件还孩子们一个快乐丰满的童年,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他们保持那份难得可贵的童真童趣。我引领孩子们参加了各种活动,如科技、体育、艺术等比赛,坚持开展大课间活动,课间参与他们的“攻城”游戏,春天带他们去学校附近的山地踏青游玩。我始终抱着一个信念工作:学习不是儿童生活的全部,别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权利!(陈 明)

  卢梭说,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在希腊人看来,学生必须有充裕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地发展其心智能力。卢梭为其惊世骇俗之论辩护说:“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今天许多家长和老师唯恐孩子虚度光阴,驱迫着他们做无穷的功课,不给他们留出一点儿玩耍的时间,自以为这就是尽了做家长和老师的责任。卢梭却问你:什么叫虚度?快乐不算什么吗?整日跳跑不算什么吗?如果满足天性的要求就算虚度,那就让他们虚度好了。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尽量减少上课的时间,尽量增加游戏的时间。课上得越多,我们的孩子输得越多。总之,游戏胜过一切。(莫源秋)

  童年不同年 快乐亦无限  □ 张红梅

  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充满快乐情绪和假象空间的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在儿童时期的活动中占据很大的比例。无论是主张“勤有功,戏无益”的封建思想时期,还是父辈那一代经济萧条、资源匮乏的岁月,因为游戏培养人的社会化多元功能和与生俱来的快乐体验,即使是外在条件不尽如人意时,也能极具生命力地顽强生长。

  作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代人,亲历了80年代的游戏,也目睹了上个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儿童热衷的游戏。因为所处时代和社会背景的不同,对游戏的记忆和理解也必然有区别。

  上个世纪80年代,经济比较落后,物质相对匮乏,父辈们整天忙于田地和工厂的劳动,没有过多的时间关注我们。大自然顺理成章成为儿童游戏的广阔天地。捉知了,下河摸鱼,跳房子,摔泥巴,挑棍,打仗,弹弓,链条枪……自然界中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儿童们的游戏资源。蓝天白云下,儿童们绞尽脑汁制作出各种玩具,三五成群自创规则游戏。因为游戏过程缺乏大人的关注指导,我们对许多游戏的危险性认知不足,比如使用弹弓、链条枪时一不小心就会引发个体的流血事件。每当此时,我们便会在长辈的呵斥声中,带着“快乐并痛苦”的复杂情绪仓皇回家。

  到了90年代,游戏经验又比以前丰富了很多。儿童们玩丢沙包,老鹰抓小鸡,捉迷藏,拍洋画,过家家,放风筝,抽陀螺……精美的“高新”玩具已经取代自制的粗糙玩具。洋画的卡通形象是与当时的动画片配套的,风筝是色彩斑斓形态逼真的,陀螺是电动而非木质的,玩具枪也是“声色并茂”且非常安全的。同时,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电子产品的发展,一种新型的游戏形式进入了儿童的视野并深入童心,从最早的《魂斗罗》、《超级玛丽》到后来的《街霸》等街机游戏,电子游戏风靡一时。此后,独特且符合潮流的电子游戏将90后儿童带到前所未有的崭新天地。

  新世纪以来,游戏的形式不断拓展,内容更加丰富,但儿童们闲暇时游戏的选择却无一例外地转向室内。这源于新时期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游戏画面绚丽多彩、互动性强、虚拟情境以假乱真。虚拟世界里,儿童们只用点击鼠标就能养宠物种花草,开超市当厨师。《植物大战僵尸》、《愤怒的小鸟》让儿童可以回避现实人际交往,缓解成长中的竞争压力。在对虚拟游戏的操控中,儿童们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塑造了个性,但也衍生出一些问题。有媒体称这个时代的儿童属于“孤独的一代”。

  游戏变革产生的各种现实矛盾也引起了各级政府和专家的重视,“玩具强制认证,保障儿童安全”、“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阳光下成长”、“回归快乐童年”等呼声在各地响起。教育部门、一些专业机构和广大教师也本着“兴趣为王,快乐为本”的成长原则探索生成更好的游戏形式,积极推进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游戏内容融入其生活,并在教育实践中,将各种规则游戏和假象游戏整合到儿童的课程中,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一代人的儿童游戏文化造就一代人的精神品质。”童年不同年,快乐同无限。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法抹去的是游戏给予每个年代人们的快乐回忆和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怀宁县独秀小学幼儿园)

  ●佳期如梦:共享游戏时光

  打仗游戏的生成与开发  □ 杨志红

  十几个孩子按角色各就各位。有的当红军,有的当敌军,还有几个当卫生员。大家戴上各自的道具分别去作准备。用积塑拼插枪械,准备弹药,建筑防御工事,备好医药用品。一切准备就绪,两军即将开战。枪林弹雨中有战士受伤倒下,卫生员赶紧上前扶至安全场所救治……

  这就是近段时间我班孩子在打仗游戏中的场景。孩子们各司其职,紧张快乐游戏的激动劲常把我感动,同时也坚定了我内心的想法。让孩子的世界成为课堂,让游戏在孩子自发的游戏中生发,教师只需要适时引导提升——这与《纲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不谋而合。

  细想这次游戏的生成与开发,其实是几个游戏的糅和。这几个游戏都是孩子们日常爱玩的,而我就在观察孩子们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它们串联起来。

  游戏一:建构区拼插枪械。男孩子们特别喜欢用积塑做枪械,然后满教室跑动相互射击。基于过于喧闹影响他人考虑,老师常会制止他们跑动,孩子们很沮丧。

  游戏二:大型积塑的建构。餐后散步时,孩子们爱去大型建构区做建筑工人,拼插各式建筑。有一次,我看到了孩子们自主分成两组,拼搭高高的建筑,比比哪组的又高又结实,并且躲在里面不被对方发现。

  游戏三:一段时间,班上体育区开展了“炸碉堡”的投掷游戏,孩子们在激烈的比赛中锻炼臂力,看看谁炸的碉堡最多,感受游戏的快乐。

  反思本次游戏的生成与效果,我体会了和孩子们一同游戏一起成长的幸福,也深化了内心对教育本质的认识。

  思量孩子们在游戏中的体验与发展。首先,打仗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三个游戏的综合,在原有游戏只有拼插的基础上再次提升,从单纯的建构游戏转化为有建构有角色的游戏,丰富了游戏内容及游戏的趣味性。其次,孩子们全程参与游戏的生成、道具的设计制作,游戏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游戏。再其次,游戏进行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常会倒塌的防御工事怎样搭建更稳固;卫生员抬不动伤员,改用担架增加人员或敌我分开是否更切合实际;场地在室内还是在大型建构区更为恰当;卫生员的救护步骤可以上一堂课,帮助孩子学会一般的伤口处理办法。

  真正适合孩子的游戏,孩子们会鼓掌欢迎,同时在不断参与中逐渐修改、提升,依据游戏进程的需求提高游戏的目标性,增强游戏的丰富性,这需要老师有效地跟进、发现、引导。  (作者单位系江西省新干县幼儿园)

  ●往事如歌:追忆似水童年

  雪落时节故乡的油桐树  □ 刘义富

  入学后,对雪的期待就成为群体性的渴望,因为,飞雪一至,寒假也就近在咫尺,春节也就不远了。在期盼的目光中,冬至以后,鹅毛般的大雪终于如约而至,不过,雪是怕羞的,常在夜间偷偷袭来,伴着凛冽的北风。我家虽离校不远,可也愿住校,图热闹,一大早,不知哪位早起的同学,在宿舍外,大叫几声:“下雪啦!”一会儿,整个宿舍楼就沸腾了,顾不上寒冷,有好事者就吆喝一声:“走,堆雪人去!”一时应者云集。操场上,一时人头攒动,人声鼎沸,不消片刻,几个惟妙惟肖的雪人就矗立在操场中间,有欢呼姿态的,有欢迎姿态的,有系着红围巾的(以红纸缠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一周智讯     下一篇:管理者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