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教师推荐的十大童书
从这个传奇色彩浓郁的故事里,孩子们得到的远远不只是神秘和兴奋,还有无尽的深思:一个自私自利的纨绔子弟原来只贪图享乐,为何后来赢来的钱财却做了慈善事业?罗尔德·达尔从来不板起脸说教,但他的作品总能让小读者深思,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本书是国内首次出版的罗尔德·达尔中短篇小说集,是明天出版社出版的“罗尔德·达尔作品典藏”系列的第十三本。这也是一本作家的自选集,作家精选了自己一生中不同时期最满意的小说作品。
儿童文学作家徐鲁这样评价达尔的小说:“他让我们相信了这样一种观点:一本好书所带给读者的往往不仅仅是一种愉悦,也不尽然是一种感动,而是一种狂喜。”让我们带领孩子们走进达尔的幻想世界,令孩子们收获童年最美的故事。
一本让孩子爱不释手的童书
■合肥市稻香村小学 杨雪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儿童文学被认为是一种以“浅”为根本特征的文学门类。我们承认,就作品底蕴、形象的复杂性和思想的深刻性等指标来说,儿童文学也许难以达到成人文学尤其是经典成人文学作品的高度。但是,这并不是说儿童文学作品不可以在一个广阔的、具有极强纵深感的背景中展开故事。在童书内在质地逐渐扁平化的当下,《少年与海》给少年儿童提供了一部具有示范意义的精品童书的范本。
该书将史诗手法和精彩故事成功地结合起来,将3个少年的探险过程放在由大量传说和历史事件组成的底色中来展开,作品的丰富底蕴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水到渠成地显示其魅力,极大地提高了这部儿童文学作品的思想和艺术水准。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我认为《少年与海》给我们诸多启示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儿童文学的永恒魅力在于作家对我们这个民族的民族性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挖掘。这部作品中大量的传说、民间故事乃至关于时代背景的隐性叙述,实际上都是民族性的某种表达。
《少年与海》给我的另一个深刻印象是其对我们这个时代重大问题的关注,但表达却有深入浅出之功效,所以能够深深打动孩子,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作品通过孩子之口讲述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它们使村里的老人们事实上组成了一个和少年们具有某种对立性的世界,老人们的故事所营造的恐怖和神秘的氛围形成了少年们和海边林子里的世界接触的障碍。少年们通过自己的探索,揭开了海边林子里的世界的真实面目——一个丰富的、温暖的、充满人情味的美好世界,一个生态文明发达的世界。
我相信,这样一部显示成人作家向儿童文学成功转型的作品,可以给当下的儿童文学创作提供很多有益的借鉴,更可以将当代少年儿童的阅读引导到一个更加健康、更加艺术的方向。
让孩子自己寻找未知的答案
■浙江省杭州莫干山路小学 张怡
面对新鲜与未知的事物和现象,好奇心总能引起孩子们了解和探索的本能,而这份宝贵的好奇心正是引燃他们智慧火花的原动力。当孩子随着年龄增长,和大人的对话会增加许多“问号”,五花八门的问题接踵而来,大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头,搞得大人很头疼。其实这种追根究底的精神,正是奠定孩子追求知识的基石。或许孩子的问题千奇百怪,大人们当然不可能万事知道,但也不必急着将答案告诉他们,因为孩子的好奇心是永远需要受到保护和激发的。引导他们自己观察思考、鼓励他们自己寻找答案,或许您的孩子将因此变得与众不同。
“我想知道为什么”系列是世界知名学者和顶级插画师耗时20年完成的合璧之作,也是国际上主流的拓展探究式阅读科普图书。完全不同于国内常见的厚厚的、毫无科学知识系统的碎片式“注水肉”科普百科图书,该套图书每册一个主题,每页都设置有与主题相关的延伸内容,力求最大程度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拓展孩子的视野,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把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书系内容包罗万象:远古的传说与奇异事件、光怪陆离的自然现象,精选了小读者们感兴趣的800个问题,并用生动亲切的语言、精致的图片,将这些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展现出来,帮助孩子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哪种恐龙的妈妈最称职”、“什么是‘死亡的语言’”等,孩子的好奇心,当然不只局限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世界各个角落都有着令人好奇的事物,等待孩子去发掘与寻找。
少儿科普读物自然应将传播准确的科学知识放在首位,但这种传播与叙述不应该是艰深、刻板,使人望而生畏,而应是亲切的、通俗易懂而又充满趣味,能够激发起孩子阅读和探究科学的兴趣与乐趣。相信这套“我想知道为什么”系列图书将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发掘真相和寻找解答的动力。
一次奇幻的探索之旅
■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 张敏
已经逝去万载的世界可能重现吗?沉睡亿年的化石能否说话?答案是肯定的。《物种起源·少儿彩绘版》的作者苗德岁先生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虽然达尔文的理论比较艰深,但在他的笔下,却是那么的通俗易懂,仿佛一个个有趣的神话故事一样,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思。另外,苗德岁先生很好地把科学和文化结合在一起。当我阅读到“龙生龙,凤生凤”、“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些篇目的时候,似乎感觉这是一部我国传统文化的著作。这里面既有成语,也有俗语,还有古典诗词,体现了苗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我想,苗先生将深奥的科学知识以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让小读者们能够较好地读懂这本书,更重要的是提醒我们,既要学好科学知识,也要积累优秀的传统文化,科学和人文两条腿走路才能够走得又好又稳,这也恰是我们的教育改革的大方向。
在我们的阅读和学习中,我经常告诉孩子们要知人论世。要想更好的阅读和更深刻的理解,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了解作者。苗德岁先生不仅全面地叙述了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的诸多理论,还讲述了达尔文从幼年到老年的一生故事,以及《物种起源》出版后受到的各种诘难和对后世的各种影响,让小读者了解到一个真实的、丰满的、立体的达尔文,而不仅仅是一个人名,一个冰冷的生物学家。
2012年,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公布了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科普图书评选结果,《物种起源》名列首位,并被誉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思想巨著”。芝加哥大学演化生物学家科依恩更说过这样一句话:“读没读过《物种起源》,应该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受过正规教育的标准之一。”如果说这样一本经典的世界科学名著,之前因为体例庞大,涵盖古生物学、地质学等学科而难以让一般读者亲近,那么,苗德岁先生的《物种起源(少儿彩绘版)》,不啻为一座有趣而又有益的、通往经典的“桥梁”,一本极佳的科学启蒙读物。
走近哲学,走进“小柏拉图”
■原浙江省教育委员会主任 邵宗杰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提问和创造是他们的天性,他们需要的只是一扇通向世界的大门。“小柏拉图”系列就是引导孩子找到这扇智慧门的最佳哲学读物,它从法国引进,一共讲述了10位大哲学家妙趣横生的故事,并且配以精美的插图,由法国的哲学教授和著名的插画师们联手打造而成。
哲学被诠释得这么有趣、易懂,而大哲学家们的重要理论都被包罗其中。爱因斯坦能不能完成啤酒节的灯光设置?每天散步的康德教授为什么有一天没有出现?苏格拉底为什么不害怕死亡……脑袋里有什么奇思怪想都可以尽情释放出来。生活本来就很多姿多彩,重要的是我们是不是具备思考的能力。而这正是很多中国小孩缺少的能力,我们已经有太多开发智力的儿童图书,但人生是复杂而曲折的,怎么样让孩子具备独立面对世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就要依靠哲学的力量,这也是我们现在的少儿图书市场十分缺少的一种类型。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也许可以借鉴西方的教育。在法国中小课堂里,教师都直接使用“小柏拉图”系列的书,为孩子们进行哲学启蒙教育。教师们在课后纷纷反映,这样的阅读有助于让孩子养成善于质疑、勤于思考的习惯,并逐渐形成自己乐观独立的性格以及富有创造性的思辨能力。哲学从来就不是什么枯燥的大道理,或者脱离生活的空想,每个孩子都应该尽情享受思考的乐趣,从看似荒诞中收获真理,由此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将受益无穷。“小柏拉图”系列就是这样一套能陪伴孩子一生的书,正如周国平先生在序言中说的那样:“我相信,走进哲学殿堂的最佳途径是直接向大师学习,阅读经典原著。我还相信,孩子与大师都贴近事物的本质,他们的心是相通的。让孩子直接读原著诚然有困难,但是必能找到一种适合于孩子的方式,让小柏拉图们结识大柏拉图们。”
孩子应该拥有这样的童年
■苏州星海实验中学 史金霞
“小莲游莫奈花园”系列是一套非常适合城市孩子阅读的童书,由《小莲的花草四季》和《小莲游莫奈花园》两本书组成,作者是瑞典著名童书作家克里斯蒂娜·比约克和莉娜·安德森。小莲的原型是莉娜的女儿尼可莉娜,这个戴着可爱的小草帽的、拥有迷人笑容的小女孩,带着她对包括花草、鸟兽在内的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走进了世界各地小读者的心灵世界,带领着不同肤色的小朋友们经历美妙神奇的自然之旅。
据说,《小莲游莫奈花园》一书在美国的出版颇为传奇。由于英语版本在翻译过程中对文本过于意译,原出版者瑞典方不满意,便专门成立了出版社,让它以瑞典方更加满意的风貌呈献给英语读者。如此苦心孤诣,果然大获成功,英文版一出,仅在美国,销量就超过100万册,并列入美国自然心理协会开出的“孩子必读的200本书”名单。我不懂瑞典文,也没有读过此书的英文版本,无法判断其差别,但仅凭所了解到的这些信息,也为其严肃认真的态度而折服。2014年,这本书的中文简体版终于与大陆读者见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