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社保把随迁子女挡在校门外
■本报记者 刘盾
大年三十晚,张澜与父母依然相距近600公里。晚9点时,张澜与弟弟张波在河南夏邑县李集镇张集村的家里看春晚,听着喜庆的音乐,看着欢腾的舞蹈,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此时,姐弟俩的父母正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一条街道摆摊卖水果,街上的大部分商铺都大门紧闭。“去年张澜她爸病了,花了一大笔钱,为了省来回的路费,也想在春节多挣点钱,就没回家过年,挺对不起孩子的!”张澜的母亲李月荷在电话里声音有些哽咽。
张澜很羡慕弟弟张波,张波自小学二年级,就被父母带到无锡去上学。“当时没带张澜来无锡上学,是因为那时候在这边上学太难了。”李月荷说,夫妻俩原本也没准备让张波到无锡上学,但考虑到孩子们的爷爷奶奶都70多岁了,身体也不好,带不了俩孩子。2010年,张波在老家读完小学一年级后被带到无锡。本想把张波转到无锡市的公办小学,但问了两所公办小学,都拒收。
“原因就是当时我跟爱人都没社保。”李月荷说,她爱人是个司机,自己开小货卡拉货,没工作单位;她在锡山区一家私营小锁厂干活,厂里为省钱,不给员工办社保。
夫妻俩都只能把孩子送到打工子弟学校就读。李月荷说,由于孩子所在的打工子弟学校很不正规,很多教师讲课水平不高,张波放学回家后,经常说自己听不懂教师讲的课,学习跟不上。
“学校收的学生住得很分散,离我们住的地方就有10多里地,每天都要有车接送。”李月荷说,这所打工子弟学校的校车就是普通面包车,还时常超载。而且,学校的收费也不低,张波每学期的学费、午饭钱和校车费加到一块儿,得有近3000元。
提心吊胆地让孩子在这所打工子弟学校上了一年多以后,李月荷决定让张波转到公办学校。于是,她咬咬牙,提前一年办了社保。
2012年9月,张波被分到一所公办小学。李月荷对孩子上的这所学校很满意。“离我们住的地方步行还不用5分钟。老师们教得也很好,孩子能听懂,成绩也赶上来了。孩子中午在学校吃得也很好。”李月荷说,现在每学期仅需为张波交600多元饭钱等杂费。
然而,很多工友由于经济拮据,所在工厂也不依照规定为他们办社保,他们的孩子依然没办法到当地公办学校就读。李月荷尝过打工子弟学校和公办小学的苦与甜,她想帮着她的工友和孩子呼喊:“随迁子女入学啥时能不用过社保这道关?”
(应被采访对象要求,张澜、张波、李月荷为化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