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结合 康教并重 开创残疾儿童疗育新模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3-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多感官室

    水疗室

    厦门市心欣幼儿园是全国首家医教结合的公办特殊幼儿园,主要为3~7岁的听障、智障、自闭症和脑瘫等残疾儿童提供专业康复教育服务。幼儿园由康复教师、康复治疗师和康复医师组成专业团队,诊断、评估、治疗、康复和教育五位一体,医中有教,教里融医,开创残疾儿童疗育新模式。 

    特色

    医教结合 康教并重 开创疗育新模式

    “厦门市心欣幼儿园的特殊,在于它是医教结合的、独立设置的公办特殊幼儿园,是市残联直属事业单位,市教育部门和市卫生部门提供业务指导,所以,首先在体制上是一种突破。心欣幼儿园还挂牌‘厦门市特殊教育康复研究中心’,在心欣,当孩子们入园后,有专业的医生团队做诊断、评估,园所里设置了远程会诊室,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联合教育部门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实验项目专家、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科学研究院专家和全国各大医院权威专家等开展阶段评估,同时根据评估方案,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康复教育方案,将各种资料、检查汇总到一起,为孩子建立档案。从而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提高了康复实效。比如,一名有听力问题的孩子,团队会从耳声发射、脑干诱发电位、行为观察、视觉强化和心理等多方面进行诊断评估,制定康复教育方案,医生、老师和家长也会参与到过程中。最终,会形成档案,伴随孩子成长。即使孩子们离开幼儿园,档案也将为后续康复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其次,有着医教结合这个理念的可能很多,但真正能把这种理念落实下来的,寥寥无几。所以‘厦门模式’能够得到教育部门、中国残联与福建省委省政府领导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我们希望把它办成为厦门城市文明的又一个品牌。”厦门市残联副理事长蒋鸣望着这群孩子,眼里流露着温暖的光。

    作为全国首家公办的特殊幼儿园,厦门市心欣幼儿园走的“特殊之路”是——医教结合。“我们的幼儿园专为是3~7岁的听障、智障、脑瘫与自闭症等残疾儿童实施医教结合、综合康复,注重幼儿在五大领域的发展,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沟通能力、动作能力和社会能力,由专业医师、教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语言治疗师、社工、心理师提供其在医疗、康复、教育、养护和家庭支援等方面多元性、专业性与整合性的服务,挖掘他们的潜能,补偿缺陷,使他们能参与社会生活,共享文明成果。”陈军园长介绍说。心欣幼儿园康复教育大楼的建设就是针对这四类残疾儿童的康复、教育功能需求而设计的。从整栋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安排上,它的严谨性是不可小觑的。1~3楼是幼儿教室,4~5楼是医教结合功能用房,包括言语矫治室、感统训练室、艺术治疗室、测听室、运动疗法室等,可以供不同类型的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目前,幼儿园共有10个教学班,各类残疾孩子120余名。

    厦门市心欣幼儿园的康复和教育并非简单的结合。这也是心欣幼儿园在教学上的特色所在。园里的师资团队由康复医师、特教教师、幼儿教师三部分组成。在家长参与下,他们对每个入园的孩子进行全面的专业评估后,再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教育方案。紧接着是康复医师、言语治疗师、运动治疗师、艺术治疗师等渗透到教学中来。心欣幼儿园还根据特殊孩子的特点,提出了“艺术综合康复”。这里的“艺术综合康复”与传统的“艺术康复”不同,旨在康复教育中,以艺术作为媒介,整合入语言、认知、动作、情绪行为、感知觉等康复内容,让孩子们在艺术的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康复训练,从而获得相关的学习、生活的经验。这又是心欣幼儿园的一大创新。

    沿革

    开创简陋 新建精致 实事工程见实效

    2011年6月1日,厦门市心欣幼儿园在厦门市残联康复大楼正式挂牌成立。鉴于原有场地已难以满足厦门市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诉求,2012年市委、市政府部门将心欣幼儿园建设列为为民办实事工程项目之一,并批准在湖里区五缘学村建设新园。

    厦门市心欣幼儿园的新园占地面积82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可接纳近200名孩子入园。幼儿园集音乐治疗室、自行研发设计的水疗室、艺术治疗室、言语矫正室、多感官功能室等,融康复治疗、特殊教育与学前教育为一体。许多到过心欣幼儿园参观的人,都把心欣幼儿园的康复教育模式称为“厦门模式,不可复制”。的确如此,这一模式才经过短短几年的实践,便声名鹊起,好评如潮,尤其是家长、同行、各级领导更是啧啧赞许。这与厦门在残疾儿童康复方面长期的探索和积累有关,同时也离不开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推进。

    “心欣幼儿园是在厦门市残联近十年的康复积累上发展起来的”,副理事长蒋鸣在接受《海峡导报》的记者采访时,再次提到。2013年9月,心欣幼儿园的新园落成后,原来在康复中心的孩子也转移过来了。在新的优越环境中,孩子们经过一年多的磨合,他们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泼和快乐,康复状况产生了本质性的变化。目前,完成幼儿阶段康复目标的残疾儿童80%进入普通学校就读。

    师资

    结构合理 素质优秀 打造康复人才聚集地

    心欣幼儿园的老师很特殊,孩子的吃喝拉撒都要管。这里的老师既是专业的康复人员,也是保育员。现有的120余名孩子配备39名专任老师,师生比例1:3。也就是说,在这里,一个老师带3个孩子。

    幼儿园的师资力量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原同济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南京特殊师范学院等,全园90%以上的老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和3年以上康复工作经历,他们拥有特殊教育、学前教育或是医疗康复专业的背景。

    在这里,厦门市心欣幼儿园对老师的素质要求比普通幼儿园会更高,不仅要有普通的幼儿教育知识,还要有特殊教育技能,并且会实施康复教育手段。他们每个人都必须是“多能手”,能做到“十个指头弹钢琴”,需要拥有教师资格证(或执业医师证)、康复技能证、育婴师证、保育员证,而且还要交叉学习、互相交流。

    康复是一种智慧。在厦门市心欣幼儿园,邀请国内外专家为老师培训已成常态,这类培训也向家长开放。此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仙岳医院等科室的专家也会定期到幼儿园为老师、家长开讲座,给予专业支持。

    “心欣幼儿园还与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通过物理治疗、运动治疗、言语治疗、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和心理咨询等多种手段,探索对特殊儿童的有效康复形式。专家们组织老师、家长参与互动,进行现场实践培训。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和成果,弥补了幼儿园的短板。”对此,厦门市残联副理事长蒋鸣这样介绍。

    康复

    医为教用 教需医辅 多重干预成效显著

    由于受到师资、设备等条件限制,以往孩子们在接受早期干预时,无法同步接受康复教育或治疗,这直接影响他们今后融入、适应普通学校和社会生活。但在心欣幼儿园,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和康复治疗是协同并进,同步发展的。各类专业人员无论在个案评估、策略设计、训练过程,还是针对性康复治疗,都是充分地发挥团队合作力量,彼此沟通和协作完成指标。

    “在老师的悉心照顾和倾心教育下,宝宝的进步很大,语言比以前更多了,自己有需要的时候比如吃东西、出去吃、上厕所、拿玩具等都会主动说出来,以前对音律很不敏感不会开口唱歌,现在会慢慢唱完一整首;以前不怎么看人,现在有时连不说话的时候都会盯着旁边的人观察,生活中笑得也更多了;在认知上,宝宝的规则意识和自控能力也越来越强,过马路知道看红绿灯,有垃圾知道扔到垃圾桶里……我非常感恩,相比其他城市、其他机构的自闭症孩子,我们的宝宝能在这里学习真的是非常幸运。”小骏小朋友的家长这样说。

    厦门市心欣幼儿园的《言语康复》、《日常生活技能》、《运动康复》等课程教材建设,在全国独领风骚。正如自闭症儿童刘轩轩家长所说的,“从哭闹不止到安静入睡,从拒绝交流到主动交往,从不会说话到回答问题,孩子的点滴进步,凝聚着老师们深深的关爱和呵护。心欣幼儿园用专业征服了我们,是这些老师为孩子和家长带来了希望,用爱来融化这些孩子与世界隔绝的坚冰。”

    幼儿园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大小混班,在生活中、游戏中、交往中训练,既要训练孩子喝水、吃饭,也要训练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的本领。“在致力于残疾儿童身心康复的同时,要让孩子们快乐生活。作为全国第一家公办的特殊幼儿园,设置了各种康复功能室,配备了康复医生和教师,为残疾儿童的全面康复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如果说残疾儿童的不幸为他们关上了一扇门,希望携手社会各界人士,为残疾孩子打开一扇窗。”厦门市残联曾毓琪理事长说。因此,心欣幼儿园除了注重正常的康复教育外,还特别注重“同侪教育”,比如:与松柏幼儿园结成姊妹园“同城关爱”,通过节日活动、互动游戏让孩子感受关爱,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与湖明小学开展“爱心陪伴”,让孩子用手印传递爱心、用陪伴感受温暖。来自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空军驻厦某部、禾缘社区居委会等单位志愿者,长期坚持来园,与孩子们牵手、交流、互动,和家长沟通,鼓励家长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做好孩子长期康复的准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