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自强奋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4-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凯里学院毕业生之所以“适销对路”,主要是靠立德树人,靠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靠适应本土需要。凯里学院升本前的毕业生,支撑了黔东南的基础教育,在全州16个县(市)的教育部门领导中占15位,有200余人被评为全国、全省、全州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如全国劳动模范王家尤、全国五一劳动奖获得者丁光琴、全国模范教师傅安辉;凯里学院升本后的毕业生,有以“全国最受关注乡村教师”之一、中国首位出席联合国会议的特岗教师刘习聪为代表的特岗教师优秀群体等。

    乡村是广阔天地,基层是人才熔炉。能够扎根乡村和基层的凯里学院毕业生必将大有作为!

    特色办学惠苗乡侗寨

    民族根,文化魂。大地飞歌动天起,苗侗文化妙曼行。黔东南是全国最大的苗族侗族聚居区,原生态民族文化保存最完整,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丰富,传承和弘扬苗侗民族文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凯里学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2007年8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就凯里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凯里学院要为保护、弘扬、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作出积极贡献》的重要指示,他特别强调,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是凯里学院的重要任务,是建功立业、功在千秋的事。 

    为此,凯里学院以保护、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为己任,努力构建原生态民族文化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办学特色以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

    一是坚持推进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大力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工程”。作为民族地区高校,凯里学院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在60%以上,不仅长期坚持开设《民族理论与政策》通识课,而且陆续开发了民族民间文化的公共选修课(民族特色类课程),如“苗语基础”、“侗语基础”、“苗侗文化概论”、“黔东南民族民间音乐”等。其中部分已被列入专业课程开设,如音乐学、美术学、汉语言文学、体育教育、旅游管理等专业。同时,黔东南州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工程”,决定委托我校从2007年秋季学期开设“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培养班”,先后开办了民族民间音乐、民族民间工艺、民族传统体育三个传承班,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优秀学子,取得了可喜成绩。如2007年和2009年,两名学生分别获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原生态组银奖和铜奖;2009年少数民族舞蹈《枫香少女》在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中获得优秀奖;2010年1名学生在“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比赛中获得“苗族姑娘”奖;2011年央视春晚39名同学为《天蓝蓝》伴舞伴唱;学生“金蝉组合”荣获2011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原生态组最高奖“金黔奖”;两名学生在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上荣获独竹漂男子直道竞速60米和100米一二等奖……传承班的学生们还随同国家领导人出访日本、法国等,向全世界展示中国苗侗民族文化的绚丽风姿;传承班的毕业生大多数活跃在贵州的各种艺术团体、文艺舞台和学前教育一线,正逐步彰显传承文化的巨大作用。

    二是坚持立足地方依托地方,大力推动科研合作与创新。凯里学院依托黔东南丰富独特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集聚和整合校内外研究力量,建立了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创办了公开出版学术期刊《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倡议并主办“中国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编辑出版了“原生态民族文化特色课程丛书”和“人类学与原生态丛书”等,其中办好《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和“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已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2014-2020)》;同时,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合作共建“凯里学院院士专家工作站”,由驻站的李文华院士领衔的团队,开展了黔东南世界农业遗产的调查与研究等项目;特别是,由凯里学院牵头,中国科学院、吉首大学、黔东南政府部门、贵州青蓝紫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等参与单位共同组建的“苗族侗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已列入贵州省高校2011计划,成为最重要的产学研合作研究平台。这些平台的搭建,将使凯里学院成为苗族侗族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学术阵地。科研平台和学术团队逐步将民族文化资源转变为研究成果,凯里学院升本以来,获纵向科研课题立项共532项,其中,国家级别29项、省部级157项,出版专著、教材101部,发表科研论文2948篇,其中核心期刊及CSSCI收录论文共781篇,SCI、EI等国际权威学术文献收录61篇,获地厅级科研成果奖33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7项。尤其是近年获得立项的国家社科、自科基金和省部级项目中,80%的项目都与民族文化和地方资源相关,比如凯里学院与贵州大学、中山大学联合获得立项的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刘少友教授领衔的“材料物理与化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研究团队,获四项国家专利,为地方企业取得了500万以上的经济效益;人类学省级重点学科团队的“清水江文书”研究、石敏教授团队的凯里酸汤研究、任永权博士团队的太子参研究、杨家大博士团队的香猪和香羊研究等等,无不紧扣地方资源及产业发展需求。

    自强奋进建生态学府

    “苗岭山麓,清水江畔,原生的文明,神奇秀丽的山川,承载民族文化的圣殿,她是人才成长的摇篮。立德树人,我们的使命;自强奋进,我们的精神……”一曲动听的凯里学院校歌,唱出了凯里学院人的奋发向上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过去50多年的源流变迁和薪火相传中,历届办学者立足民族贫困山区,以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的创业精神,擎起了黔东南高等教育的一片蓝天。

    新校区建设是凯里学院自强奋进精神的真实写照。原校区在凯里市中心,面积不足200亩,不能满足本科办学需要,在申办本科之前,黔东南州就决定在凯里经济开发区建设新校区,首先征拨解决了新校区建设用地。但是,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民族地区,建设一所崭新的现代化大学校区谈何容易,凯里学院新校区建设之初举步维艰,困难重重,原校区置换来的资金杯水车薪。为了实现全州人民拥有本科大学的梦想,包括凯里学院教职工在内的全州干部职工自愿捐资支持新校区建设;州政府部门将贷款贴息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支持凯里学院融资,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支持;社会各界伸出了援助之手,黔东南州的对口帮扶城市浙江省宁波市、台湾知名人士朱英龙先生多次捐助……得益于各级政府、全州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凯里学院人发扬了“勤俭办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按照“生态学府、绿色大学”的设计理念,分两期完成了新校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大学校区。同时,学校持续加大校园绿化建设,大力实施节能减排,目前校园绿化面积达到492.68亩,绿化覆盖率46.8%,各色树木品种115种,整个校园绿意盎然,充满生机。2010年,凯里学院被全国高校节能联盟评为“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2014年被贵州省教育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命名为贵州省首批“绿色大学”。随着新校区的建成,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凯里学院的学生深有感触:“宽敞明亮的图书馆、环境幽雅的校园、整洁宽松的宿舍、精益求精的老师和现代化设备的实验室和教室……”谈起学校图书馆、实验室、学生宿舍等,凯里学院学子满脸的自豪。

    如今,发展中的凯里学院,已缤纷满园、硕果满枝;奋进中的凯里学院,正全面推进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和依法治校,奏响起办特色大学的华彩乐章。

    (江 柳 李 勇 索 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