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种棵“摇钱树”
制图 赵丹青
■实习生 赵丹青
孩子天天遇到钱,父母却不和孩子谈钱,不教孩子如何管钱,导致一些孩子大学毕业仍不知道钱从何来,把父母的口袋当做提款机。父母如果不从小教给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就会导致孩子放任自流或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挥霍无度,要么抢劫盗窃。
“钱有两副面孔:一面是天使,一面是魔鬼。钱也有两种魔法:一种叫力量,一种叫陷阱。不谈钱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在著名教育专家、中国孔子基金会文化大使徐国静看来,父母怕孩子被钱腐蚀,便不从孩子小时候跟他讲钱的意义。但这样的教育观念恰恰激发了孩子对钱的好奇心,甚至会导致犯罪。
财商是一种对财富的认识能力、管理能力,也是思维观念的体现。父母如何激活孩子的财商智慧,给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帮助孩子开启财商之门?徐国静建议,父母要认识到财商和智商、情商同样重要,启蒙的关键期都在0—12岁。绕开财商,只开发孩子的智商和情商,等于把孩子的财富智慧锁在大脑里。三商缺一商,人生难顺当。三商鼎立的人生,才会充满自信和勇气。
为什么有的孩子爱乱花钱?
徐国静认为,孩子乱花钱与家庭的早期教育有关。如果父母经常用钱来满足孩子的各种欲望或作为奖励政策,不论遇到什么事都喜欢用钱摆平,家庭消费从不制订计划,孩子就会乱花钱。其实,18岁以前的孩子对精神的追求胜过对物质的追求,家长应当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和技能,鼓励孩子有精神追求,当孩子的注意力和兴奋点都聚焦在求知和获取精神财富时,就没有时间浪费钱了。
徐国静还指出,孩子乱花钱与孩子的右脑早期发育速度有关。“右脑是想象脑、创意脑,喜欢跟着感觉走。这种思维方式会表现在孩子花钱的行为上。所以,当孩子遇到钱时,父母不妨先帮助孩子启动左脑,跟孩子一起分析钱从哪里来,与孩子商量哪些东西不能买,和他讨论不能买的原因。当左脑接受这些信息和训练时,会自动编程保存。这些信息日后会自动跳上大脑的屏幕,帮助孩子管理欲望和情绪。”徐国静说。大脑掌控人体能量的接受和释放,当孩子遇到钱,钱就开始调动大脑的各种力量。所以,教孩子怎样花钱和自我管理情绪,等于给孩子一个聪慧的大脑。
另外,徐国静还从金钱观方面分析了孩子乱花钱的行为。“当孩子遇到钱,财商之门就打开了,但走出来的不一定是智慧,也许是魔鬼。想让孩子辨清钱的真实模样,一定要和孩子读懂钱。如果父母放弃金钱教育,给孩子负能量的金钱观,就等于把孩子拱手退给骗子、商人、警察来管。”徐国静通常会跟孩子查找有关钱的成语故事,比如“一掷千金”、“千金一笑”、“一诺千金”,孩子会从故事中领悟钱的意思。只有悟,才能记住,凡是孩子自己领悟获得的智慧,才会终生携带。徐国静建议,父母也可以教孩子认识古钱币,通过疑问引发孩子对钱币的兴趣。比如问孩子“为什么钱币外面是圆的,里面是方的”,引导孩子认识“智圆行方”的智慧,教孩子从小懂得法律和规则。当孩子真正认识了钱,了解了蕴藏其中的智慧,或许就不会乱花钱了。
父母越抱怨孩子越乱花钱?
徐国静建议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学习管理储钱罐。储钱罐不但能帮孩子学会管钱,还能帮孩子管理思维、管理情绪、管理知识、管理时间。父母也可以尝试用“合资”购物的方式,跟孩子签约,共同“出资”买想要的东西。徐国静自己就有很成功的例子。“女儿小学六年级时,我建议跟她合资购买电脑。为了激励她学好英语,我请她翻译一本小书,稿费做为合资买电脑的经费。最后孩子不仅得到了电脑,也提高了英语口语和笔译能力。”
徐国静认为,当孩子遇到钱时,人性的优点和弱点最容易被激活,父母一定要动心琢磨如何教孩子管钱和花钱。“合资”购买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孩子学会合作、承担责任,也会让孩子诚实守信,快速丰富和提升自己。
通过调查,徐国静发现很多父母喜欢抱怨孩子乱花钱、不知道父母的辛苦,但很少听到父母追问孩子错在哪儿或反省自己缺少财富教育。所以,父母抱怨的声音永不消失,而孩子乱花钱的现象却愈演愈烈。教会孩子管理钱,父母要走出两大误区:一是害怕跟孩子谈钱,不让孩子参与消费,什么都由父母包办;二是放任自流,无计划地给孩子钱,缺乏对孩子的监管。
说到这里,徐国静强调父母千万不可跟孩子抱怨没有钱。徐国静说:“抱怨会毫不客气地夺走人的志气,抑制或激怒大脑的神经细胞,造成双向情感障碍,也就是狂躁症和抑郁症,把本来聪明伶俐的孩子变成病孩子。”其实,经济困难或暂时的贫困并不会给孩子带来疾病,而攀比和抱怨却是致命的。
父母如何教孩子直面贫困?徐国静举了一位山东的乡村母亲为例,这位母亲起早贪黑经营家里的几亩地,不抱怨命运,不抱怨丈夫,省吃俭用鼓励儿子读书,不但养育了一个懂事有孝心的儿子,也激发出儿子的正能量,后来走上了致富之路。
“当面对金钱和贫富的差异时,父母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教孩子接受和承担责任;父母要激活孩子的梦想和智慧,让孩子相信一切会柳暗花明,要靠行动去改变现状;父母更要靠独立自主赢得生命的尊严,给自己和孩子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徐国静诚恳地说道。她认为抱怨是家教的禁忌,会让孩子失去动力和勇气。父母不管生活情况如何,一定要给孩子传递正能量。
孩子想要钱时父母应当怎样做?
孩子的每个愿望,在对外发出信号,伸出手说“我想要”时,也在接受来自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回应的信号。徐国静认为,“见啥要啥”是孩子的自然需求,而“要啥给啥”则是父母缺少理性,放任孩子欲望、自动放弃教育机遇的错误行为。面对孩子的需求和欲望,父母不要激怒孩子,更不要草率地妥协或粗暴地回绝,而是要学会劝说和引导。
“被娇宠的孩子有控制欲,喜欢以蛮横的方式控制父母,证明自己有能力,这是逞能示强,向成人挑衅的一种表现。”徐国静提醒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年龄尚小而轻视这种行为,否则孩子要钱要物的坏习惯会变本加厉。
孩子能否节制自己的欲望,关键在于父母的引导。“学校缺少关于财商教育的课程,如果父母在家里不给孩子讲,等到孩子走向社会后,就难免因为不会正确用钱而惹来各种麻烦。给孩子正能量的金钱观其实不难,每天都有机会给孩子上这一课,课堂就在生活之中。”徐国静鼓励家长以生活为课堂,给孩子正能量金钱观。
带孩子进超市前,徐国静会进行四项准备工作:购物单、预算单、记账单、分析。购物单根据“吃穿住行”四方面填写,价格需要孩子与父母商量填写;预算单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做的经费预算,让孩子填写预算支出表格,会快速激活孩子的左脑,在纸上训练管理能力;记账单就是购买各项物品付出的金额;分析则是在记账的过程中,把孩子的期盼、游戏、实物变成快乐的数学游戏,通过购物学会理财。比如买了水果,可以跟孩子一起复习各种水果的英文名称,帮助孩子学习语言;挑选商品或者记账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孩子学习数学,等等。
徐国静肯定地说:“在生活大课堂里获得的本领和学识可以终生受用,因为它能存储并内化成生命能力。不论学什么,一旦转化为某种能量,就可以成为终生携带的财富。”
开启孩子财商之门的钥匙,掌握在父母手中。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时刻把握机会教孩子正确花钱,与孩子一起获取的不仅是财商智慧,还有自信心、勇气、胆识这样的优良品格,让孩子在和钱的相遇中找到做人的尊严、良知和智慧。
财商启蒙目标
3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
4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
5岁:知道硬币的等价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6岁:能计算数目不大的钱,能数大量硬币。
7岁:能看价格标签。
8岁:知道可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在储蓄账户。
9岁:能制订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
10岁:懂得每周节约一点钱,以便大笔开销使用。
11岁:知道从电视中发现事实。
12岁:能制订并执行两周开销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术语。
13岁至高中毕业:进行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尝试及商务打工等赚钱实践。
(美国教育政策委员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