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大家 感受大家情怀
■李树平
记得还是在二十多年前,那时南京出版社刚刚出版了我主编的《中国散文精品分类鉴赏辞典》。社长张增泰先生看到我连续在《扬子晚报》上发表了多篇名人访谈文章,颇为欣赏,就热情地与我订了《中国当代文化名人访谈录》的选题出版合约,并列入了第二年的选题计划。谁知却因自己的懒散,一拖再拖,后来干脆就放弃了写这部书稿的打算。
让我重新鼓起勇气来写这部《走近大家——我访过的文化名人》(李树平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是我的大学同学高建平先生。他诚恳地对我说,如今,商品化大潮正猛烈地冲击着新一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底线和学术道德底线,而老一代知识分子那种独立不倚的人格和学魂也正在逐渐丢弃和迷失。所以,你应该把这些名人大家身上闪耀的那种可贵可敬的品格精神写出来,他们是最值得人们去了解并记住的。他的这番话深深打动了我,于是从2009年开始,我又应约为一些报刊杂志写“走近大家”的文章。
从事出版工作二十多年,我有幸拜访到许多德高望重的当代文化名人。有的交谈只有几十分钟,有的则多次拜访,甚至一直电话联系,成了一生的至交。眼前浮过一张张我敬慕和熟悉的面容:布衣鸿儒季羡林,学术昆仑钱钟书,佛教领袖赵朴初,文坛巨擘巴金、冰心,画坛名家吴冠中……我忆起当时拜访他们时的一幕幕难忘的情景,想起他们身上显现的那种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个性情趣与胸襟学识,认识着他们一个个伟大的灵魂……
给我带来鼓励和动力的,是发表后获得了一些读者的好评。记得有位苏州的老先生接连给我写信,工工整整的笔迹里透着深情和期望,让我感动不已;我的这些文章还受到了中学生和老师们的喜爱,至今我还记得当《我心目中的余秋雨》发表后,就收到了来自广东的葛菲同学的来信,称自己读后很有收获,期待读到更多这样的文章;特别是来自无锡市积余中学的叶映峰老师,他给编辑部来信:“第三期《他用生命书写生命》一文非常精彩……我已经带领全班同学认真学习了全文,受益匪浅。中学生应该去‘走近大家’,应该去关注那些有着杰出成就的当代文化名人……下周我要开公开课,上课的题目就是‘永远怀念史铁生’……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继续得到这样的支持。”
我知道自己是个慵懒的人,始终改不了那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脾性,贪玩,做事没毅力和耐心。可正是上面列举的点点滴滴,给我带来了力量,让我暂时克服了偷懒和贪玩之心,终于断断续续地完成了这部书稿。因为我坚信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要通过我的笔触,把这些最值得人们了解并记住的当代文化名人,告诉给广大的读者,告诉给学生们。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