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50亿人口日”推迟了两年1987年7月11日,是世界“50亿人口日”。它给人类敲响了令人震撼的警钟:50亿人,这个地球有点受不了啦。自地球上出现人类以来,已有约300多万-三年级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小学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8-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4、声调:
声调也叫音调,表示汉字读音的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
它是音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普通话语音里有四种声调,叫做四声,它们的名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调号是标记声调的符号,用“ˉ ˊˇ ˋ”表示。
声调符号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轻音不标。
5、隔音符号:
隔音符号的作用就是“隔音”。汉语拼音方案所规定的符号——’,必要时放在a、o、e前头,使音节的界限清楚,不致混淆。
如:皮袄pí’ǎo,西安xī’ān。

  • 读轻声的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语气词“吧,吗,啊,阿,呢”等读轻声;  
    (2)助词“着,了,过,地,得,们”等读轻声;  
    (3)名词后缀“头,子”等读轻声;  
    (4)重叠词或重叠双音节动词读轻声,如“走走”;  
    (5)表趋向的动词做补语时读轻声,如“太阳升起来了。”中的“来”读轻声;  
    (6)方位词,如床上、公园里;
    (7)名词、代词后的趋向动词;
    (8)量词“个”“些”。

  • 常用的拼读方法:
    ①声韵两拼法——把韵母当作一个整体,拿来跟声母相拼。如:h-ào→(浩)。
    ②声母两拼法——先找准声母发音部位,摆好发音的架势,然后一口气念出韵母,拼成音节。如:拼读bā(巴),先闭上双唇,憋住一口气,摆好发b音的姿势,然后一口念出a,成为音节。
    ③三拼连读法——是把带介音的音节分析成声、介、韵三个部件,拼音时连读成一个音节。如:q-i-áng→qiáng(强)
    ④声介合母和韵母连接法--是把声母和介音(介母)拼合起来,构成一个拼音部件,再同随后的韵母相拼。如:gu-āng→guāng(光)。

    拼音标调规律:
    有a不放过,(即韵母(也可说元音)中凡是有a的,标在a上。如lao,标在a上)
    没有a找 o e ,(没有a,但有o 或e的,标在 o 或e 上。如lou标在o上,lei标在e上)
    i u都有标尾巴,(i和 u并列时,标在后面。比如liu,标在u上,gui,标在i 上)
    单个韵母不必说。(单个的韵母,当然就标它上面了)
    有a标a
    没a标o e
    i u并列标在后

  • 拼音历史
    古代:古代没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
    古代,中国的回族兄弟不学汉字,学习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拉伯文的字母来拼写口语(汉语),所以这是中国最早的拼音。

    元朝:蒙古统治者用改变了的藏文的字母来拼写汉语等语言,叫八思巴字。虽然不是专门拼写汉语的,但是,也算汉语拼音的一种。

    明朝: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是中国最早的拉丁字拼音。

    明末清初:出现了用简单的古字表现汉语语音的拼音方式。民国年间,政府制定了“注音字母”,就是这个系统的集中表现。现在台湾依然使用。但是,同时也出现了拉丁字的拼音运动,而且,跟左翼人士的政治运动结合很密切。

    共和国成立后:立即由政府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就是现在使用的这一套方案。联合国也承认的。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目前大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和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书》,还有1926年的国语罗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国字。所有这些汉字拉丁化方案都为汉语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1949年,吴玉章给毛泽东写信,提出为了有效的扫除文盲,需要迅速进行文字改革。毛泽东把信批复给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于1949年10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研究汉语拼音方案。
    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改为国务院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其间收到各种汉语拼音方案1600多个。大致有这样几种形式:
    汉字笔画式
    拉丁字母式
    斯拉夫字母式
    几种字母的混合形式
    速记式
    图案式
    数字形式
    而最后决定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汉语拼音的符号系统,以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

  • 考点名称:辨析解释词义,辨析解释字义

    •  词义,字义的解释与辨析即是对词语意思的理解。

    • 理解词义的主要方法:
      每个词都表示一定的意思,即词义。
      1、查字典或词典解释字词;
      2、分解组合法。先逐个分析词语中每个词素的字义,然后再合起来理解。
      如“健美”,“健”是“健康”,“美”是“优美”,合起来就是“健康而优美”。
      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 字义辨析:
      1、黯然、暗然、岸然:
      “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
      “岸然”指“严肃的样子”。
      2、爱护、爱戴:
      适应对象不同,前者上(长辈)对下辈,后者下(幼)辈对上(长辈)。
      3、安详、慈祥、祥和:
      “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
      “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祥和”指气氛而言。注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
      4、安静、宁静:
      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
      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
      “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
      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5、安置、安排:
      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B
      1、必须、必需:
      都含有“必要”的意思。“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
      (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
      (2)加强命令语气;
      (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
      凡是“不可不”的行为就用“必须”。
      2、表率、表帅:
      “表率”是名词,指“好榜样”。其中“表”为“榜样、模范”,“率”为“表率、楷模”。
      “表率”是由“表”和“率”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
      在古代汉语中,“表率”也可用作动词,有“督促率领”的意思。
      “表帅”,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用同“表率”的动词意义,表示“督促率领”。
      现在一般不用这个词。因“表帅、表率”同音,“帅”又有“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的意思,故人们常将“表率”误写为“表帅”。
      3、报道、报导:
      这是一对等义词。都指: 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
      现在人们倾向于用“报道”。“报道”读bàodào,“报导”读bàodǎo。
      4、暴发、爆发:
      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爆发”的使用范围比“暴发”宽。
      暴发:
      (1)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
      (2)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
      爆发:
      (1)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
      (2)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等。
      5、辩驳、辩论、辩(辨)白、辩解:
      “辩驳”指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
      “辩论”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达成共识;
      “辩白”指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
      “辩解”指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
      6、辨别、辨认、辨析:
      “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
      “辨认”指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
      “辨析”指辨别分析。
      7、表示、显示、显露:
      “表示”
      (1)事物本身或凭借其他事物显露出某种意义
      (2)用言语行为显出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等;
      “显示”明显地表现;
      “显露”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
      8、边疆、边境:
      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
      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边界:地区与地区的界线,多指国界)
      9、不详、不祥:
      前者指不详细、不清楚;
      后者指不细说。后者指不吉利。
      10、不止、不只:
      前者是副词,不停止或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句中一般带有表数量的词。
      后者用于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相当于“不但、不仅”。
      11、报复、抱负:
      前者指对别人反击。后者指远大的志向。
      12、不齿、不耻:
      前者指不愿提到。后者指不以之为耻。
      13、不肖、不孝:
      前者指品行不好(多指子弟)。后者指对父母不敬。
      14、编辑、编撰、编纂:
      “编辑”主要指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
      “编撰”指编纂、编写。
      “编纂”指编写(多指资料、篇幅较大的著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