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06年9月12日下午3时许,在新西兰南部地区,从空中传来两声“嘣嘣”的闷响,打破了人们平静的生活。房屋突然开始颤抖,门窗上的玻璃在咯咯作响……-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06年9月12日下午3时许,在新西兰南部地区,从空中传来两声“嘣嘣”的闷响,打破了人们平静的生活。房屋突然开始颤抖,门窗上的玻璃在咯咯作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人们不知所措
不久,约翰山天文台台长艾伦到国家电视台解释说,一颗高速运动的小流星,于当天下午2时50分,闯入距首都惠灵顿300千米远的克赖斯特彻奇市,在“极低的天空”穿行时产生了“音爆”。人们的不安情绪开始逐渐平复。那么,这所谓的音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音爆是一种空气剧烈振动的自然现象。它是指以音速或超音速运动的物体,在与周边空气剧烈摩擦过程中,所产生的强烈的振动,以及同时产生的爆破式的巨大响声。在自然界,流星引发的音爆时有发生
人类对音爆的认识,最早来自飞机。人类为战胜音爆所做的各种努力,与空战的历史紧密相连。我们知道,早期的飞机由螺旋桨推进,其最高时速约为700千米/小时,虽说它比地上跑的汽车快得多,但与速度超过1000多千米/小时的声速相比,飞机仍然很慢,故从未产生“音爆“现象
为了提高飞机的性能,让飞机飞得更快,在空战的时候具有更强的战斗力,以取得制空权,英、美、德等国政府在二战期间,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高速飞机。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速度更快的喷气式飞机终于问世。可是在喷气式飞机的试飞阶段,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事故连连。如1944年7月中旬,纳粹德国王牌飞行指挥官泰菲尔德少校驾驶的ME-262战斗机在加速过程中坠毁,泰菲尔德当场死亡,调查显示,飞机速度接近声速时突然失控。1946年9月,英国著名的哈维兰公司首席试飞员小杰弗里,将D-H-108型飞机加速到声速时,机身在剧烈振动中解体,小杰弗里不幸遇难……极少数死里逃生的驾驶员报告说,当飞机达到或超过声速后,立刻险象环生;周围空气剧烈颤动,空气阻力大得像一堵“墙”;飞机操纵杆也开始不灵便,所以机毁人亡事故频频发生。
之所以发生这些事故,就是因为“音障”的存在。显然,飞机在超声速飞行中,音速是个“门坎”。所以,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音障。飞机的速度逼近音速的时候,飞机周围的空气的密度、压强、温度均发生突变,空气阻力猛然增大,这就形成了音障。一旦突破了音障,空气就会剧烈振动,从而引发音爆。后来,飞机设计师通过改变飞机外形设计,于1947年克服了音障,实现了超音速飞行,使得超音速飞机得以笑傲蓝天。
所以,我们现在知道了,音爆是飞行物在克服音障的一刹那发生的,其声音与飞行物的高度、速度、大小形状均有关。越是贴近地面飞行,音爆引起的“嘣嘣”闷响和大气震颤越强烈。在文章开头所说的新西兰音爆事件,起因于克莱斯特彻市上空的小流星,这颗小流星的体积仅在棒球到篮球之间,由于它是从离地面极低的天空穿过,所以才在地面上引起了严重的音爆现象
由于音爆会产生巨大的噪音,对人有巨大的副作用,所以这种现象还被军事上利用。2005 年9月底,以色列空军对巴勒斯坦人实施了“音爆轰炸”。以军喷气式战斗机在数日内,对加沙地带进行了频繁的超低空高速飞行。音爆产生的巨大震动,使房屋倒塌、玻璃震碎,还导致某些人流鼻血、心脏病发作,甚至导致一些孕妇流产,从而在巴勒斯坦平民,特别是儿童心理上留下了永久的创伤
1.下列对“音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音爆是一种空气剧烈振动的自然现象。飞行物越是贴近地面飞行,音爆引起的闷响和大气震颤越强烈。
B.音爆是指飞行物以音速或超音速运动时与周边空气剧烈磨擦而产生的强烈振动以及巨大响声。
C.音爆是飞行物的速度逼近音速时,因其周围的空气密度、压强、温度均发生突变,空气阻力猛烈增大形成的。
D.音爆是飞行物在克服音障的一刹那发生的,其声音与飞行物的高度、速度、大小、形状均有关。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新西兰南部地区空中传来的两声“嘣嘣”闷响,实际上是一颗高速运动的小流星在“极低的天空”穿行时产生的音爆。
B.早期由螺旋浆推进的飞机,其最高时速与声速相比仍显得很慢,所以从未产生过“音爆”现象。
C.速度更快的喷气式飞机的问世,才使人类突破了音障,实现了超音速飞行,超音速飞机所以笑傲蓝天。
D.音障是飞机在超声速飞行中必然遭遇到的一个“门坎”, 飞机设计师通过改变飞机外形设计,于1947年克服了音障。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为战胜音爆所做的各种努力与空战的历史紧密相连,因此,没有空战,就没有人类对音爆的正确认识。
B.能认识到音爆是一种空气剧烈振动的自然现象,新西兰南部地区听到两声闷响的人们未必会不知所措和不安。
C.虽然音爆产生的巨大噪音对人类有巨大的副作用,但用在军事上却能取得积极正面的效果。
D.既然在自然界流星引发的音爆时有发生,那么生活在自然界的我们,对音爆现象耳熟能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C
2.C
3.B


1.
(张冠李戴,C项陈述的是有关“音障”的形成)
2.
(喷气式飞机在“试飞阶段也事故连连”,到后来飞机设计师通过改变飞机外形设计才克服了音障,实现了超音速飞行)
3.
(A项,空战并不是人类认识音爆的唯一因素;C项,导致人流鼻血、心脏病发作、孕妇流产,尤其是儿童心理上留下了永久的创伤,这些都是“巨大的副作用”,与“积极正面”无关;D项推断中的两个“自然界”指的不是同一范畴)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06年9月12日下午3时许,在新西兰南..”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