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各题在遥远而又陌生的地方裘山山八月,我又去了西藏。当我从成都那片常年灰暗阴沉的天空下走进高原的阳光里,一眼看见那片熟悉的蓝天,呼吸到那缕-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各题 在遥远而又陌生的地方 裘山山 八月,我又去了西藏。当我从成都那片常年灰暗阴沉的天空下走进高原的阳光里,一眼 看见那片熟悉的蓝天,呼吸到那缕无比清冷,无比新鲜的空气时,我就知道自己一直在渴望 与它重逢。我忍不住张开整个身心对它说:你好,西藏! 神奇的高原带着一种永恒的苍凉站在我面前。这苍凉蕴含着难以征服的力量,蕴含着无 法了解和进入的神秘。广袤的天空下,人和土地的比例发生了根本变化。天空和大地永远在 目光的最尽头相逢。 对于常人来说.这种苍凉常常会令人产生恐慌。在一次去往日喀则的途中,我们停车在 路边。左右两侧是漫漫的沙砾地,目力所及没有一丝生命痕迹。我独自远离了汽车和同伴,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突然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慌,感到自己很渺小.渺小到只剩下一 个念头。在这片土地上,人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让自己活下去。当我想到这一点,突然崇敬 起那些生下来就被搁置在这儿并能够活下_去的人来了。他们是这片土地上最美的风景。 他们独自行走在路上,从偏远的土墙泥屋走向高高山顶的喇嘛庙。他们表衫蓝缕,饥肠 辘辘.但目标明确.步履沉稳。他们的目光越过人类的头顶直视天边。他们用前半生辛勤劳 作,后半生去走朝圣的路——我之所以说“走朝圣的路”而不说“去朝圣”,是因为他们往 往死在路上。 每当我看见他们在朝圣的路上独自行走,或一走一拜时,心里就会涌起一种感动,就会 问自己:什么是你的朝圣之路?这个时候我就会感到自己过去生活的俗处,感到自己只是从 人的生存本能出发考虑问题,没有一种能在大自然面前保持镇静和平衡的精神世界,没有一 种能与这自然对应的坚定信仰。 每每行走在渺无人烟、旷达无垠的高原,每每看见旷野中偶尔闪现的绿树和灌木,每每 看见围墙上镶嵌着牛粪的藏民院落,每每看见猎猎飘扬在路上、河上、山顶上的五色经幡, 甚至每每看见从山上横冲下来漫过公路的泥沙,我常会觉得自己被世俗放遥了,会感觉到一 种彻底置身于自然的舒畅。在这种时候,人的心灵往往会抹去岁月的泥沙,以纯净的声音与 自然对话。 赫尔曼·黑塞曾经说过:这世间有一种使我们一再惊奇并感到幸福的可能性——在最遥 远、最陌生的地方发现了故乡,并对那些似乎极隐秘、极难接近的东西产生热爱。 在这个地球上,能使人产生故乡感觉的,不止有那方血脉绵延的泥土,还有那片能与你 心灵相通的天空。在西藏这片天空和大地永远在目光的最尽头相逢的神秘土地上,自然已经 不只是个客观存在了,它具有神性和灵魂。在这里,与自然对话,就是与灵魂对话。 是的,西藏,它是我灵魂的故乡。 从西藏归来,忽然之间就淡漠了许多世俗的欲望。临走之前的种种念头和怨艾,仿佛都被那商处的风吹走了,只留下一种单纯。 重新走在纷纷攘攘的都市,重新见到一张张熟而孔.重新听到一些熟识的和生涩的消 息,令我感到我被甩出原生活轨道的这段时间,这里仍旧是多么的热闹而又无聊。没过几 天,我又回到了原来的轨迹上,又夹在了走时看的那本书中间。 西藏给予我的启示如此深刻,却无法带出西藏。它似乎超重,超大,如同故乡让游子无 法携带一样。看来我只能经常攀上去,感受它,然后再搁下它。 但它的气息已随我而来,我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嗅着它的气息而生活,抵御都市对我的 中伤。待到这气息渐渐弱小时,我套再次踏上与它重逢的旅途,一次又一次。 (文章有改动) 小题1:文章第3段末尾说“他们是这片土地上最美的风景。”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 想法?(4分) 小题2:文章第6段中说“我常会觉得自己被世俗放逐了”,你怎样理解这个句子中“放逐”一词的丰富含义?(6分) 小题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作者说的“西藏这片土地已经不只是个客观存在,而是具有神性和灵魂”的理解。(6分) 小题4:文章末尾作者说“我会再次踏上与它重逢的旅途,一次又一次”,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6分) |
答案
小题:(4分)西藏高原的苍凉会让常人产生自己很渺小的恐慌,而生活在这里的西藏人却能够在这里活下去。(答出“活下去”就给分。) 小题:(6分)作者使用这个词语是贬义褒用。“放逐”一词原指把被判罪的人驱逐到边远地方。这里作者的意思是指被喧闹繁华的尘世“放逐”到了西藏高原这个彻底的自然环境当中,使自己能够以纯净的声音与自然对话。(答出“贬义褒用”3分;答出“会感觉到一种彻底置身于自然的舒畅”或“人的心灵往往会抹去岁月的泥沙”或“以纯净的声音与自然对话”3分) 小题:(6分)西藏虽然同样有血脉绵延的泥土,但它那片蓝天、那缕空气让人产生与西藏的天空心灵相通的感觉。作者的意思是,任何地方的故乡绵延血脉的泥土都会使人感觉身心的温暖和眷念,而只有西藏那天空和大地永远在目光的最尽头相逢的高原苍凉能激起人的灵魂与自然对话。所以作者说这里的土地具有神性和灵魂。(注意答案是否区别了西藏的天空,是否有“能激起人的灵魂与自然对话”。酌情给分) 小题:(6分)作者从西藏归来后不几天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轨迹上,重新遭受到都市对自己的中伤。西藏带给作者的感受,作者却带不出西藏,而作者需要在世俗的生活中嗅着它的气息而生活。当这气息渐渐弱小时,作者为了抵御都市的中伤会再次踏上重回西藏的旅途。(答案共3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酌情给分) |
小题:无 小题:无 小题:无 小题:无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各题在遥远而又陌生的地方裘山山八月..”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各题马头琴的黄昏王忠范大草原的日与夜无边无际,没有遮拦和阻挡,似乎遍地都是道路。我把自己交给了这苍苍茫茫的世界。去游牧点聆听巴音图(草原-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各题我们在夜间到达日内瓦,下着雨,然而天亮前雨停了。打开阳台门,我们就感觉到了秋日凌晨那醉人的凉意。从湖上飘来的乳白色雾气渐渐消散,太阳-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