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一位外国人善意地问我:“鲁迅真可以称为文学家吗?”我懂得他的意思:鲁迅的文章犀利有余而文学性不足。我也觉得鲁迅还缺少一两部纯文学的代表作。我早就在-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位外国人善意地问我:“鲁迅真可以称为文学家吗?”我懂得他的意思:鲁迅的文章犀利有余而文学性不足。我也觉得鲁迅还缺少一两部纯文学的代表作。我早就在他的文章中品味过某种有苦难言的滋味,对于祖国前途的沉重责任感逼迫他的文章理论化,他不愿活得轻松,写得潇洒,他没有著作一部大书的余裕和心境。
可是我推崇他的能力。《呐喊》等集子中的作品既显示了他文学家的能力,又显示了他学者的能力。学者式的文人自古就有,具备真知灼见者不见几人,而具备全部能力者,唯有先生一人。鲁迅无暇写自己的人生之作,他的苦涩,包括无法表达自己能力的苦涩,造成了文章的阴郁沉重。
卒年出版的《故事新编》,向人们述说着先生再无大作品的痛苦,它的问世本身就意味着鲁迅无心再写下去。鲁迅很早就向古代,尤其是春秋战国那大时代求索。只要把痛苦的感受艺术地加以渲染,就会篇篇令人不寒而栗。《故事新编·铸剑》中有这样一个画面:眉间尺行刺不成,变为怨鬼,两颗头颅在鼎镬中迸跳追咬,最后大王和贱民的两颗头颅都安静下来,化为一对不能分辨的白骨。这才是短篇小说。
然而钩沉古史是不能自救的。人最难克服的是自己的内心矛盾。鲁迅看破了学术也看破了文章,更看破了孔孟程朱。痛知中国文化之毒,苦无中国自救之理。憎恶形形色色的媚外崇洋,自己又不得不从中去讨生活。一堵鬼墙,使鲁迅孤身一人,自苦自责,他未能找到一个参照。在没有解决这一巨大的矛盾之前,优秀的作家很难写出长篇小说。一九三六年鲁迅先生辞世,留下费解的《故事新编》勉作答案,更留下《狂人日记》为自己不死的灵魂呐喊。读者既然读了,就该做一个理解者。我真想反问那位外国人:你真可以称为读者吗?
1.为什么说《故事新编》的问世“意味着鲁迅无心再写下去”?
                                                                             
                                                                             
2.作者第三段引述鲁迅小说《铸剑》,并说“这才是短篇小说”,用意是什么?
                                                                              
                                                                              
3.在作者看来,鲁迅先生“还缺少一两部纯文学的代表作”、未能留下“大作品”有三个原
因,请分条写出来
                                                                           
                                                                           
                                                                           
4.下面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   )
A.作者认为鲁迅文章的阴郁沉重完全是无法表达自己能力的苦涩造成的
B.作者并不认为鲁迅的文章犀利有余而文学性不足
C.鲁迅以古史为题材限制了他的创作成就
D.孔孟程朱和媚外崇洋造成了鲁迅的内心矛盾
E.鲁迅曾说他“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了一个花环”这句话可以印证本文的观点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钩沉古史是不能自救的
2.说明鲁迅先生具备文学家和学者的能力
3.①对于祖国前途的沉重责任感逼迫他的文章理论化 ②他没有著作一部大书的余裕和心境(答“他无暇写自己的人生之作”也可以) ③他未能找到一个参照(答“他未能克服自己的内心矛盾”或“他未能解决这一巨大的矛盾”也可以)     
4.A、C、D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一位外国人善意地问我:“鲁迅真可以称为文学..”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