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中国需要转基因水稻吗?简岩民以食为天。眼下,值得中国人特别关注的是,大多数国人每日三餐必得消费的稻米可能变成转基因稻。这个问题全世界都在关注着-语文
题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需要转基因水稻吗? 简 岩 民以食为天。眼下,值得中国人特别关注的是,大多数国人每日三餐必得消费的稻米可能变成转基因稻。这个问题全世界都在关注着,美国的《科学》杂志在最近的报道中指出,如果最近获得农业部的批准,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大米生产和消费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商业种植转基因水稻的国家。 中国可能批准种植的转基因稻,主要是抗螟虫、抗蛀杆虫、抗白叶枯病和其他植物疾病的品种。这些转基因稻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稳产增产,少用杀虫剂,因而使稻米更绿色和环保。 对于中国人来说,转基因稻的生产则意味着国人至少需要担负三种风险:是否对人自身的安全有保障;是否对环境和生态有影响;是否会影响到中国人赖于生存的水稻品种和质量。 转基因作物包括水稻的安全性测试基本上都是在短时间(如三个月)内,用转基因稻米和天然的稻米分别喂养老鼠并比较结果而获得的。因此,这并不能保证人们今后长期食用转基因稻米的安全性。 国外即使有转基因食品,也是非常特殊的。比如,转基因棉花不用于食用,转基因大豆则要经过多次加工,制成食用油或食品后才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相对安全。 由于基因漂流问题,水稻更容易受到基因污染。而中国既是栽培水稻的发源地之一,又是稻米品种多样性的集中地,野生稻资源和地方品种资源都相当丰富,一旦基因污染出现,中国天然的稻种资源宝库将会受到严重的破坏,中国水稻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也将荡然无存。另外,转基因稻米的种植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危害非靶标生物、产生新的更严重的病毒、造成超级害虫等问题。因此,在这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上,能不能召开一个听证会,听听农民和公众的意见呢? 水稻是中国人的生命线,让“不懂内情不懂科学”的人也听听转基因稻的来龙去脉,这至少也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同时也是一个预警,在将来万一出现问题时还有一种心理上的缓冲。 科学家还得向公众解释:一旦出现基因漂流,危及公众的安全或损害中国栽培稻和野生稻资源,还有没有什么办法来阻止和逆转。然而,目前所能预测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如果发生损害,就如水银泻地,就是不可逆和难以修复的。 对中国需不需要转基因稻进行科学论证,这不是不要科学,更不是反科学,而是为了让科学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节选自《百科知识》2005.1.) 1.下面属于文中所说的“转基因稻生产可能影响环境生态”的一项是 A.危害人体的健康 B.影响水稻的质量 C.祸及非靶标生物 D.损害转基因棉花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转基因稻的种植事关国计民生,面临多重风险,备受国内外人士的关注。 B.解决转基因稻商业种植问题的关键,是延长其测试时间和增加测试对象。 C.稳产高产和具有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是试图种植转基因稻的主要原因。 D.中国应否种植转基因稻,目前人们的意见仍不统一,仍需进行科学论证。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国外虽然也有转基因食品,但一般都不直接用于人的食用,因此中国也不宜进行转基因稻种植试验。 B.基因漂流可能会造成植物基因污染,如果中国种植转基因稻,必然会使中国水稻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 C.尽管转基因稻具有稳产高产、少用杀虫剂的优势,但在其安全性得不到保证之前,仍应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 D.如果安全问题能得到圆满解决,我国的传统农业将可能向现代农业跨越,进而找到解决我国粮食短缺问题的新路。 |
答案
1.C 2.B 3.D |
1、信息筛选(C)文中提到转基因稻生产有三种地风险,即食用是否安全、是否影响环境生态和是否影响水稻品种和质量,其中“危害非靶标生物”就是第二种风险“影响环境生态”。A、属于第一种风险。B、属于第三种风险。D、文中没有此信息。 2、信息筛选(B)问题的关键是食品的安全性和环境的安全性,而非延长测试时间和增加测试对象。A、见第一段“这个问题全世界都在关注着”。C、见第二段“这些转基因稻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稳产增产,少用杀虫剂”,之所以“少用杀虫剂”,是因为它的抗病虫害能力增强。D、从本文作者的反对意见可知。 3、归纳推断(D)转基因稻具有稳产高产、绿色环保的优势,只要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得到保证,的确是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新途径。A、推断的依据不足。不能因为国外的转基因食品不用于人食用,因此就认为中国也不宜种植,更不能因此连“试验”也不能搞。B、基因漂流会造成基因污染,这只是存在“可能”,不是必然,因此,不能据此推出“必然会使……遭到严重破坏”的结论。C、不能因为转基因稻存在安全性的问题,就禁止非食用性的转基因作物的种植。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中国需要转基因水稻吗?简岩民以食为天。眼..”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6一8题。何为虚拟型的文化?首先我们来看波德里亚关于模拟和仿像的理论。在他看来,模仿是再现存在的东西,而模拟则是臆造尚不存在的东西。前者意味-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人造血液人体中流动的红色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成分组成的全血。目前先进的医学技术强调的是成分输血,在临床使用上很多情况不需要全-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