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姓氏的异同就姓氏的来源看,世界各国的情况大同小异,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早期的人类由于血缘关系的不同而自然形成一个个部落,各个-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姓氏的异同
就姓氏的来源看,世界各国的情况大同小异,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早期的人类由于血缘关系的不同而自然形成一个个部落,各个部落为了相互区别而用不同的标志表示自己,这种标志无疑就是姓氏的雏形。所以我国早期的几个姓氏,如姬、姜、姚、姒等,在写法上都从女旁,说明它们是原始社会母权制时代的产物。而在欧洲,早期的姓氏都与古罗马的父系氏族社会有关。在历史发展中,姓氏的来源进一步扩大,家庭的代号、祖先的名字、自己的职业、居住的地点、特别的事件、奇异的物品等都曾被用来作姓氏。
东亚各国在历史上都受过我国的影响,因此在姓氏上也大多类似我国。韩国和朝鲜人的姓氏带有受我国影响的明显印记。在公元10世纪以前,居住在今朝鲜半岛上的居民除极少数贵族使用姓氏外,其他人都没有姓。后来,在高丽统一朝鲜半岛后,开始模仿我国唐朝的姓氏,在全国推广汉姓。直到今天,韩国与朝鲜姓氏中的绝大多数仍都与我国姓氏相同。据统计,两国历史上常用的姓氏约有500个,后来由于大姓的人口越来越集中,一些人口较少的姓氏被废弃不用。如今,常用的姓氏仅剩下100多个。在这些姓氏中,又以朴、李、金、郑、崔等姓的人口最多。
东南亚各国由于在地理上与东亚接壤,其姓氏也有与东亚近似的特点。如邻近我国广西、云南二省区的越南人,姓氏在公元前后出现,如今保留下来的约有200多个,其中以阮、黎、陈、范等姓的人口最多。
南亚各国受印度影响较深,姓氏常有印度的印迹。斯里兰卡人的姓氏受过印度很深的影响。当地的主要居民僧伽罗人约在公元前后开始使用姓氏。最早的姓氏多是父亲的名字,后来又加上地名、官职、种姓等成为复姓,因此当地人的名字大多很长。如一位官宦人家的后代,姓名全称是帝伐那伐特达·兰卡·阿帝卡利·古塔,意思是说他名叫古塔,先祖住在帝伐那伐特达庄园,姓帝伐那特达,曾被国王赐与兰卡·阿帝卡利官职。后来,自印度传入的种姓制度在斯里兰卡流行,人们的姓氏又受此影响,变得等级森严和高下有别。不过,其姓名冗长的特点仍被保留下来,最多时甚至超过10段、近100字。为了减少不便,特别是西方殖民者近代入侵斯里兰卡以后,受欧洲人的影响,不少姓名得到了简化。
西亚主要分布着一些阿拉伯国家,另外还有一个属于犹太民族的以色列国。阿拉伯人的姓氏多来自祖父名,通常与名字一起组成“本人名+父名+祖父名”的形式,在称呼有社会地位的人时使用,对普通人则只称名。如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这一名字,穆罕默德是他本人名,安瓦尔是他的父名,萨达特是他祖父名,称呼他时要称萨达特,相当于他的姓。
犹太人的姓氏出现时间比名字晚得多,早期的犹太人只有名,没有姓。在公元1世纪遭受罗马入侵以后,许多犹太人迁到西班牙、葡萄牙、北非及中东阿拉伯国家,受其影响,逐渐形成了在自己名字上加入父名的习惯,这些父名后来也就成了姓氏。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无论是我国还是外国,传统姓氏都在发生变化,上述特征也在逐渐弱化。比如,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像过去那样重视姓氏的血缘意义,而只把它当作人际间彼此区别的符号。于是,有人随意制造出新的姓氏,也有人把外国的姓氏当作自己的姓氏。凡此种种,尽管在短期内不会对姓氏的本质产生根本影响,但长此以往,由量变引起质变也不言而喻。毕竟,世界慢慢变成了地球村,姓氏也没有理由置身其外。(选自2007年第2期《中国国家地理》,有删节)
小题1:对文中画线词语“大同小异”的解释全面的一项是( )
A.姓氏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早期人类由于血缘关系而形成不同的部落,部落的标志就是姓氏的雏形。
C.我国的姓氏是原始社会母权制时代的产物,而欧洲早期的姓氏都与古罗马的父系氏族社会有关。
D.姓氏都是人类发展到部落阶段,为了标志自己而产生的,但不同的氏族社会姓氏有所不同。
小题2:以下各句,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东亚及东南亚各国,因历史或地理原因,姓氏大多类似我国,如少数大姓占人口较多等。
B.南亚各国受印度影响较深,带有姓名冗长的印度印迹。
C.西亚的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姓氏多来自祖父,通常采用“本人名+父名+祖父名”的形式。
D.犹太人的姓氏则主要受欧洲影响,在自己名字上加入父名,后来这些父名就成了姓氏。
小题3:根据文意,以下推断和想像错误的一项是( )
A.因为历史的发展,姓氏的来源进一步扩大,如东郭就是以地名为姓,上官就是以官职为姓。
B.日本在地理位置上属于东亚,在历史上也受过我国影响,所以日本的姓氏绝对与我国相似。
C.近代,欧洲列强入侵各地,对世界各地的姓氏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D.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淡化了姓氏的血缘意义,制造出新姓氏,借用外民族姓氏,使姓氏更加多元化。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D。
小题:B。
小题:B。


小题: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A、B、C均是以偏概全,其中A、B只指出姓氏“同”的特点,C只指出姓氏“异”的特点。
小题: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B项张冠李戴,“姓名冗长”是斯里兰卡人姓名本身的特点,请注意文中“其姓名冗长的特点仍被保留”中的“其”的指代意义。
小题: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B项以偏概全,日本的姓氏没有受中国影响,请注意文中“大多类似我国”,而日本恰好是例外,日本姓氏不受中国的影响,这点大家应该可以根据现实生活的经验推断出来。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姓氏的异同就姓氏的来源看,世界各国的..”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