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分,每小题3分)2002年,青光眼检查得到美国总统布什批准,成为美国国家卫生保健政策实施的第一批预防性医疗项目之一。在此前的几十年里,虽然眼疾检-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分,每小题3分) 2002年,青光眼检查得到美国总统布什批准,成为美国国家卫生保健政策实施的第一批预防性医疗项目之一。在此前的几十年里,虽然眼疾检查并不是一项政策性措施,但医疗部门一直都在这样做,以降低慢性眼疾的发病率(尤其对于眼疾高危人群)。2005年。一个由政府资助的专家组却突然宣称,他们不推荐公众接受青光眼检查。这个令人吃惊的结论立即引发了一场激烈争论:青光眼检查到底有害还是有益?根据最新研究结果,胜利的天平开始向有益的一方倾斜。 在美国,青光眼已经成为首要致盲因素,患者多达300万。当眼内液压升高,向大脑传递视觉信息的视神经会受到不可修复的破坏。随后,视野边缘开始出现盲点,并逐渐恶化为视野狭窄,如果不及时治疗,最终会失明。 据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统计,50%左右的青光眼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眼科教授罗希特。瓦尔玛(Rohit Varma)说:“这种疾病没有明显的症状或预兆,只有在检查时才能发现。”诊断时,医生一般要检查病人的周边视觉(peripheral vision)、视网膜和视神经有无损伤,并测量眼部液压。视觉一旦失去就不可能恢复,因此眼部检查极为重要。如果发现及时,并实施手术或药物治疗,就可以阻止病情恶化。 眼科研究所、政府机构、专家协会以及消费者团体都建议,青光眼高危人群应经常接受检查,比如有青光眼家族病史的人、40岁以上的美籍非洲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拉丁美洲居民)等。但在2005年,美国预防医学特别委员会(U.S.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缩写为USPSTF)的专家组,分析了一系列与眼睛检查有关的科学文献后,得出结论:支持或反对公众接受青光眼检查的证据都不充分。 回顾了13项研究后,专家组发现,眼睛检查的确可以检查出眼睛液压增加和早期青光眼,如果能及时调整眼睛液压,则可降低患者失明的几率。但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实,这种检查甚至及早确诊能改善青光眼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专家组还罗列了检查过程可能对患者眼部产生刺激,以及病人接受青光眼治疗会增加白内障发病风险等事实。专家组始终没有对支持或反对眼睛检查作出最后定夺。非赢利性公共政策研究组织------波拖马可政策研究所(Potomac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学术委员会主席丹尼斯·麦克布莱德(Dennis McBride)表示,眼部检查“利并不大于弊”。 考虑到上述结论可能会影响人们对青光眼检查的信心,波拖马可研究所和青光眼基金会在2007年10月召开会议,讨论了关于青光眼检查与治疗的国家方针。会上,科学家用事实回答了USPSTF提出的疑问,即青光眼检查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洛杉矶拉丁美洲人眼疾研究项目的一次调查中,科学家测量了青光眼患者视野的狭窄程度,并让他们描述眼疾如何影响日常生活。根据患者们的描述,狭窄的视野极大地限制了日常活动范围,在做一些需要准确判断距离、依靠周边视觉的事情时尤其如此(如驾驶),他们在精神健康和依赖性测试中也只能得到很低的分数。研究负责人瓦尔玛说:“我们的研究显示,即使是轻微的视野缺损,也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当我联系USPSTF,请该组织的科学家谈谈对上述研究的看法时,他们以保护病人隐私为由拒绝了我的要求。麦克布莱德希望,USPSTF在2010年回顾关于青光眼检查的研究时,能认真分析新数据,重新审视青光眼的检查治疗。最后,我们不妨用他的话来形容视觉的价值:“当一个人上了年纪,他最怕失去的不是生命,而是视觉。” 小题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①在美国,因青光眼致盲的人数已经多达300万。 ②青光眼是首要的致盲因素,当眼内液压升高,向大脑传递视觉信息的视神经会受到不可修复的破坏,最终将会失明。 ③对青光眼发现及时,并实施手术或药物治疗,还是可以治愈的。 ④专家组认为,眼部检查过程会对患者眼部产生刺激,而且病人接受青光眼治疗会诱发白内障。
|
答案
小题:C 小题:D 小题:B |
小题:C(提出建议的是眼科研究所、政府机构、专家协会以及消费者团体) 小题:D(①患青光眼人数已经多达300万。②原文是“如果不及时治疗,最终会失明。”③原文是“就可以阻止病情恶化。”④ 原文是“眼部检查过程可能会对患者眼部产生刺激,以及病人接受青光眼治疗会增加白内障发病风险等事实。” 小题:略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分,每小题3分)2002年,青光眼检查得到..”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赤壁今何在赤壁之战虽为陈迹,但关于“赤壁”的地点,从唐代争论至今。据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和王象之《舆地纪胜》所记,今武汉市蔡甸东临障山、汉川-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保护非物质文化辽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高三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