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音乐是诗歌传播诉翅膀,而诗歌是音乐的文化载体。中国的诗歌同音乐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中国诗歌与音乐的关系演变经历了以乐从诗的诗经时代、采诗入-语文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音乐是诗歌传播诉翅膀,而诗歌是音乐的文化载体。中国的诗歌同音乐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中国诗歌与音乐的关系演变经历了以乐从诗的诗经时代、采诗入乐的乐府时代和依声填词的唐宋时代。 大致而言,先秦时,以乐从诗,乐曲形式由诗抒写情志的需要和体制决定。《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基本上是北方各地的民歌,“雅”和“颂”基本上是贵族和士大夫的作品,但也是以民间歌曲为基础的创作。这些歌在春秋末年大都是用琴、瑟之类的乐器伴奏着歌唱的,但是现存的《诗经》记载的只是歌词,而它原来的曲调早已失传了。从这些歌词来看,它的音乐是多样和丰富的,因为词决定着乐曲的形式。 汉至六朝,采诗入乐,主要入乐歌诗都必须依据曲题、声调、乐谱,经过协乐方可演唱,但乐府诗入乐,往往由乐工在文辞上进行分割拼凑以适应乐曲变化,常有任意增删诗句、不顾词义只图迁就曲调的现象,只求悦耳,不以通过作品的思想情感来感染听众为目的,辞曲并非完美结合,这种诗乐的情况与唐以来有意识地倚声填词是不同的。 倚声填词是诗与乐各自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进行的一种更为高级的形态的结合。后来的词和散曲都是沿着倚声填词的途径发展过来的。词,原被称为“曲”“曲子”或“曲子词”,是一种音乐化的文学样式。词起源于民间,盛唐以后,文人才士填词渐成风气。宋代的词,达到了可以和唐诗并列的中国文学的另一座高峰,出现了一批大词人,如苏轼等。南宋后期,词逐渐失去了和乐的能力。同时,北方少数民族的乐曲不断传进中原地区,带来了粗犷的格调,引起了人们新的兴趣。这种胡乐结合中原地区俚曲,配入通俗化的语言,就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散曲。大量的散曲作品还具有以往诗歌中所少见的诙谐和幽默,给诗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天地之道,得之于心,然后吐之为文章,这就是诗词;吐之为音符,这就是乐曲。艺术家把自身的人格精神与作品的气象、意境完美结合,洋溢着永不衰竭和至高无上的创造力。壮丽的诗篇和雄浑的旋律浑然一体,是艺术表现的最高典范! 小题1:从原文看,下列对诗歌与音乐关系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诗歌与音乐关系密切,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B诗歌与同乐同源,音乐是诗歌的传播途径,诗歌是音乐的文化载体。 C中国诗歌与音乐的关系演变的三个阶段中,歌词始终起着决定作用。 D诗歌与音乐可以视为同胞兄弟,都以不同的形式反映艺术家的人格精神。 小题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以乐从诗时代,乐曲形式由诗抒写情志的需要决定,现存《诗经》中的歌词多是以民间歌曲为基础的创作。 B采诗入乐,只图迁就曲调规格,往往在文辞上进行分割拼凑以适应乐曲变化,辞曲结合虽不够完美,但歌词的感染力几乎不受影响。 C北方少数民族乐曲粗犷的格调,结合北方民间的俚曲,配入通俗化的语言,就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散曲。 D倚声填词是诗与乐重新进行的一种更为高级的形态的结合,后来词成为一种音乐化的文学形式,形成了中国文学的另一座高峰。 小题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现存的《诗经》记载的只是歌词,用于演唱的丰富多样的曲调早已失传,那么在春秋末年用来伴奏着歌唱《诗经》乐器琴、瑟之类也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B乐府诗入乐必须依据曲题、声调、乐谱,经过协乐方可演唱,由于常常任意增删诗句,作品内容情感常被忽视,注定了这种采诗入乐的方式会被取代。 C词是沿着倚声填词的途径发展过来的。盛唐以后,文人才士填词渐成风气;南宋后期,词逐渐失去了和乐的能力,但“词牌名”依然能证明词与曲调的关系。 D中国优秀的古典诗歌,都应该是诗人自身的人格精神与作品的气象、意境的完美结合,都应该是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A |
小题1:C (“始终起决定作用”有误,“汉至六朝,常有任意增删诗句、不顾词义只图迁就曲调规格的现象” ) 小题2:D (A 乐曲形式由诗抒写情志的需要和体制决定 B“歌词的感染力几乎不受影响”有误 C“北方民间的俚曲”应为“中原地区的俚曲”) 小题3:A (“乐器琴、瑟之类也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没有推测依据)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音乐是诗歌传播诉翅膀,而诗歌是音乐的..”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
⑤记叙顺序:
顺叙:按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从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石头也能说谎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最早对化石进行了描述,并且准确地推测出化石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之后留下来的生物遗迹。这在中世纪的欧洲成-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碳纤维主要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特种纤维,其含碳量随种类不同而异,一般在90%以上。碳纤维具有一般碳素材料的特性,如耐高温、耐摩擦、导电、导热-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