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短信文化的流行原因短信这种民俗文化,可以看作是“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的又一次反抗。社会个体对现代程式化社会的不满催生了短信文化的流行。现代-语文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短信文化的流行原因 短信这种民俗文化,可以看作是“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的又一次反抗。 社会个体对现代程式化社会的不满催生了短信文化的流行。现代社会在向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人逐渐被异化。在这样一个高度程式化的社会中,人的个性得不到发挥,欲望受到了压抑。流水性作业、科层制结构都使得生活越发无趣。于是人们从短信中寻找到了乐趣。人的内心深处总有那么一些恶的念头,幽默(整人)短信便应运而生,甚至人的丰富的情感也是通过短信来得到表达。短信是以人为本的,是对社会理性化趋势的一种反动。 短信文化与模仿时尚和时尚形成的从众压力分不开。短信文化已经成为一种以手代口、无声胜有声的时尚,是一种具有特殊情趣的全新生活方式。随着大众媒介的传播,这种时尚成为主流的生活节拍,引起越来越多人的仿效,同时,也造成一种从众压力,当短信文化被公认为时尚时,不短信就是不时尚,如此,谁敢不短信,谁愿不时尚? 短信文化还建构了新的人际交往关系,并使得短信文化成为连接个体与交往圈的媒介。短信文化盛行取代了传统沟通媒介成为新的沟通媒介,它整合了新的人际关系,形成了新的人际交往圈。如果没有加入短信沟通则意味着落伍,意味着孤立于交往圈之外。 短信文化契合了东方文化的含蓄、内敛的本质。短信永远比铃声大作的电话更有分寸更为礼貌。电话显得过于直白和直接,而短信则给了对方很大的回旋余地与思考空间。在收到短信以后,可以立即回复也可以思考一段时间再回复,甚至可以不回复,短信比电话更为善解人意,更符合东方文化的本质。 短信文化可以说一些在电话里不便说的话。中国人很讲究面子,很多事在公开场合,在口头上很难表达,譬如说一些情话或道歉的话。而短信则恰到好处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短信文化在语言形式上也更适宜东方文化。汉字表达具有多意性,没有单词的间隔,显得更为紧凑,非常符合短信短小精悍的特点。中文文字上的简洁、画面中的意境都更符合短信时代的风韵。 手机短信的收发方便、快捷。手机是随身携带的,因此收发短信随时都可进行;一个短信笑话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传播给成千上万的手机用户。与传统的沟通方式相比,与网络沟通相比,短信沟通无疑具有技术优势。 短信沟通比其他沟通方式更为便宜。尽管目前手机用户数已有大幅上升,但高昂的手机花费却让许多手机用户打不起手机,尤其是对那些尚未具备经济能力的青少年群体,他们最为现实的选择就是:“要联系,发短信”,手机不接打电话。这样,短信的使用就远远高于其他沟通方式。 短信沟通还有一个技术优势,即到达的无限制性。打对方手机,对方可能会关机,可能会不接电话,也可能手机没电。这样,沟通都无法进行。但短信沟通是没有限制的,除非出现网络故障,短信总是会到达对方的。因此,从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来看,短信沟通的效率也要高于手机通话沟通。 小题1:对“短信文化是‘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的又一次反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
小题1:(说法太绝对) 小题2:(手机通话要比短信沟通更方便快捷,只是价格比短信沟通贵) 小题3:(B.条件联系错,原文为“如果没有加入短信沟通则意味着落伍,意味着孤立于交往圈之外”;C.是指“中文文字”而不是指“短信内容”有“画面中的意境”;D.文中指“许多手机用户”特别是青少年群体。)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短信文化的流行原因短信这种民俗文化,..”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狗是怎样成为人类朋友的在与人类的关系上,没有哪种动物能比狗更亲密了。有人认为,这是因为狗一般都比较温顺。但仅仅温顺不足以说明人类为什么喜欢-语文
下一篇: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4分)()()A.孙权派周善前往荆州取孙夫人和阿斗往东吴,意在令刘备拿荆州换阿斗。张飞追赶周善的船队,夺回阿斗。B.庞统急于-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