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吕叔湘叶兆言吕叔湘先生是苏南丹阳人,与苏州人放在一起谈,是忘不了他的一口吴侬软语。他属于那种长期在北方工作的南方人,不知道公众场合说-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吕叔湘
叶兆言
吕叔湘先生是苏南丹阳人,与苏州人放在一起谈,是忘不了他的一口吴侬软语。他属于那种长期在北方工作的南方人,不知道公众场合说不说普通话,反正几次见到他和祖父聊天,腔调都很接近苏州话。或许因为他曾在苏州生活过,或许因为治语言学,有很强的语言能力,我一直误以为他是苏州人。
吕叔湘和俞平伯一样,都是比祖父小,又为祖父敬重和钦佩的人物。
俞平伯多少还有些遗老遗少的脾气,吕叔湘绝对没有。以俗名论,他显然没有俞那种曾经家喻户晓的影响,但是在汉语言学这个范围,尤其是在汉语语法研究方面,被尊为一代宗师并不过分。我伯父叶至善,是开明书店的老编辑,写完文章喜欢请吕叔湘过目,请他提些意见。伯父常说,文章经过吕叔湘的法眼,心里踏实许多。
他的一生,都在和不健康的语句作斗争,努力维护汉语的纯洁。八十年代中期,吕叔湘发现《人民文学》上的错误实在太多,忿忿不平地写信去一一订正。杂志上于是发表了一封短信,一本正经地向吕叔湘表示谢意,可是这封短短的感谢信,竟然也是错误不断,甚至把吕叔湘的名字也写错了,写成“吕湘相”。我们全家捧着那期《人民文学》哈哈大笑,想像不出吕叔湘会气成什么模样。记得当时《人民文学》正因为某篇文章的“思想问题”吃批评,我父亲想写信告诉吕叔湘,希望他能在这种特定时刻放人一马,但是最终还是没敢,因为以吕叔湘的认真态度,就事论事,这种打招呼只会让他更生气。
吕叔湘的文字功力是第一流的。他翻译的民俗学著作,不仅在学问知识上对人有帮助,译文本身也是很好的汉语教材。我父亲谈起自己的写作,总说他最初的文笔就是受了吕叔湘译文的影响。在父亲的文学少年时代,吕叔湘翻译的萨洛扬的《我叫阿拉木》曾经风行一时。
粉碎“四人帮”以后,吕叔湘的《文言虚字》再版,第一版就印了十七万册,可见他著作的受欢迎程度。对于学术界来说,吕叔湘最重要的两部书,无疑是《汉语语法论文集》和《近代汉语指代词》;对于学术之外的人来说,他的民俗学翻译著作和《文言虚字》的影响更大。吕叔湘还把许多精力放在中学教育上,非常巧妙地把学术的象牙塔,与中学生的文化普及教育联系了起来。从吕叔湘关注的问题中获益,实在是太多太多。
九十年代初期,我的朋友朱伟在《读书》杂志上吹捧《夜泊秦淮》,吕叔湘看到文章,写信给父亲,让我寄一本小说给他。父亲很激动,受宠若惊,因为一向敬重这位父执,没想到他会关心起自己儿子的习作。父亲一生中写了什么文字,也常寄给他指正,而且称呼也容易,称“先生”就行,因为只低了一辈,用不着太客气。轮到我,这称呼就有些麻烦,叫“先生”不行,太不恭敬,毕竟隔了两代;叫“丈人”或者“大人”,又过于老派,而且有一股酸腐气,最后父亲说,删繁就简,写“吕公公教正”吧。
称呼吕公公,是因为平时就这么叫的。嘴上喊与写出来,感觉完全不一样。记得当时送的是台湾版本,那时候台湾印的书,装帧与大陆相比,要好得多,用纸也讲究,心想书是够漂亮的,只怕内容和扉页上的题款,要不入他老人家的法眼。因为敬,所以怕,既希望他能提些意见,又害怕他挑出一大堆毛病来。结果是没有任何反应,寄去也寄去了,吕叔湘当时快九十岁,能承他惦记着,已经非常感激。(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吕叔湘的语言能力很强,能够模仿各种语言,以至于作者听过他说苏州话,便一
直误认为他是苏州人。
B.作者认为称呼吕叔湘“丈人”或者“大人”有一股酸腐气,是因为他认为吕叔湘
没有遗老遗少的脾气,这么叫不好。
C.俞平伯和吕叔湘的成就不同,在学术界的影响也大不一样,作者认为吕叔湘无法同俞平伯相媲美,不能算是一代宗师。
D.吕叔湘做事认真,喜欢就事论事,《人民文学》在八十年代中期犯了思想问题,吕叔湘便写信批评该杂志。
E.吕叔湘善于将自己的专业特长与中学教育结合在一起,使高深的知识得以在基础教育得到普及。
小题2:作者说:“吕叔湘的文字功力是第一流的。”这“第一流”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                                                                         
小题3:作者在结尾处写到“因为敬,所以怕”,结合全文谈谈吕叔湘为何让作者如此敬畏。(6分)
答: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C或D不给分。
小题2:①他翻译的民俗学著作是很好的汉语教材;
②他撰写《汉语语法论文集》、《近代汉语指代词》和《文言虚字》等,影响很大;
③他能及时发现《人民文学》等作品的错误,并一一订正。(答对两点即可得4分)
小题3:吕叔湘是作者的长辈,又在学界有极高的成就和地位,治学态度严谨,对待后辈又十分关爱,让作者敬爱;但他做事较真,不讲情面,作者又怕他看不上自己的作品,挑出作品中很多毛病。(如有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小题1:A项中,作者并没有说吕叔湘能够模仿各种语言,这样的推测不够准确。
B项中,这是根据上下文的合理推断,对吕叔湘的个性进行一个概括,应该得最高分。
C项中,从“但是”这个词的分析来看,作者对吕叔湘的成就还是有高度的评价的,选项这么说不合理。
D项中,吕叔湘写信批评《人民文学》,是因为该杂志文字上的错误实在太多。
E项是对本文文段的合理改造,可得2分。
小题2:略
小题3:略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吕叔湘叶兆言吕叔湘先生是苏南丹阳..”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