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共15分。普希金的伤口张佐香(1)普希金是从苍穹落入到俄罗斯大地上的一块闪光的玉石。他在高天阔地之间孤傲地挺立着,带着他用生命换来的神圣不可-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共15分。
普希金的伤口
张佐香
(1)普希金是从苍穹落入到俄罗斯大地上的一块闪光的玉石。他在高天阔地之间孤傲地挺立着,带着他用生命换来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普希金得到了全世界人民诚挚的热爱,除了他下笔如神授的文学奇才之外,还因为他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
(2)普希金的一生历尽磨难。他追求真善美的自由天性,与他所处的沙皇统治下的专制农奴制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诗人追求思想自由,抨击统治者的罪恶。他中学毕业后,因为创作《自由颂》引起了沙皇的愤恨,被流放到俄国南方,受到上司监管。后又因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触犯了南方总督,被囚禁在北方普斯科夫省一处偏僻的庄园中。悲悯的诗人深切同情受奴役的人民,常常写诗抨击当局,因而接连遭受迫害,颠沛流离。
(3)严酷的时代并没有摧毁普希金的热情和才华。《酒神之歌》,是诗人真挚情感的见证。《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给予了多少人智慧和思想的启迪。普希金最大的历史功勋在于他为惨遭镇压的十二月党人呼吁宽容。他冒着生命危险写下了《寄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矿山的底层,望你们保持高傲的耐心,绝不会落空你们那悲惨的劳动,和思想的崇高憧憬……”在争取民族解放和自由权利的斗争中,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诗是战斗的号角,被俄罗斯人们视为铿锵的战斗进行曲,也被全世界人们视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4)新沙皇尼古拉一世曾经别有用心地问过普希金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十二月党人起义那天你在彼得堡,你会做什么?”普希金斩钉截铁地回答:“陛下,我会在我朋友的队伍里。”在他的潜意识里,似乎已将自己算作了十二月十四日牺牲者了。涅瓦河之滨的无名墓,似乎就应该是他本人的坟墓。他在致乌沙科娃的诗中写道:“假如我被绞死,您可为我叹息?”由此可见,普希金在被保皇党人丹特士及其幕后的指挥者沙皇杀害之前,早已做了死的准备。是的,他不畏惧伤口,不逃避枪口。他已将为了追求真理和正义而殉道视为某种宿命。
(5)一个白雪皑皑的严寒的冬日,沙皇策划了一个伤害全人类的阴谋。他让保皇党人丹特士与普希金决斗。决斗双方从同一地点出发,各自向外走出十步,接着回身开枪。阴险狡诈的丹特士将手中的枪瞄准了正直赤诚的普希金。普希金腹部中弹,他那高贵的殷红的鲜血从肚皮上的枪口处流了出来,染红了白雪覆盖下的俄罗斯的大地。在书房里那一张依然散发着书香和墨香的小床上,他度过了一生最后的四十多个小时。普希金一直清醒着,他平静地等待死亡。他早已将死亡作为人生的最好归宿。
(6)普希金倒在了决斗场上。他那殷红炽热的鲜血染红了俄罗斯大地。普希金的伤口与疼痛,遗传在世世代代的全人类诗人们的记忆里。这种高贵的受难意识,已成为诗人们的遗传基因。缘此,我们的诗人,俄罗斯的诗人,中国的诗人,全世界的诗人们,总是那么忧伤,那么自尊。在多灾多难的国运或者个人命运面前决不轻易低下那高贵的尊严的头颅。普希金的伤口,是俄罗斯的伤口,亦是全人类的伤口。
小题1:从全文看,普希金“独特的人格魅力”的内涵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5分)
小题2:品读第(5)段划线句“普希金腹部中弹,他那高贵的殷红的鲜血从肚皮上的枪口处流了出来,染红了白雪覆盖下的俄罗斯的大地。”,该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表现作者情感有何作用?(4分)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普希金的伤口”的认识。(6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普希金独特的人格魅力主要是指他崇高的受难意识。(1分)在文中具体体现为:(1)一生历尽磨难却保持着追求真善美的天性。(2)以热情和才华,投入争取民族解放和自由权利的斗争中(或将为了追求真理和正义而殉道视为某种宿命)(评分标准:本题5分,概括内涵1分,具体表现各2分)
小题1:夸张。鲜血本从肚皮上流出,作者由此及彼,想象鲜血覆盖俄罗斯的大地,暗含作者赞美普希金高贵的受难意识成为俄罗斯民族的传统,表达既含蓄委婉,又能引发作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情感共鸣。(评分标准:本题4分,其中修辞1分,分析2分,表达效果1分。)
小题1:“普希金的伤口”从表面上看指的是普希金在决斗场上受到的伤害。但文章实质上赞美他在苦难和斗争面前不轻易低头的高贵的受难意识,影响俄罗斯乃至全人类。(评分标准:本题6分,其中表面含义2分,深层含义4分。)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共15分。普希金的伤口张佐香(1)普希金..”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
    ⑤记叙顺序:
    顺叙:按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从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