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读书〔俄〕拉夫·索科洛夫斯基梅勒洛夫被判入狱四年,惩罚措施有两种可能:去医院当护士,或者再接受一次文化教育。梅勒洛夫可不想每天去医院给-高三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读 书 〔俄〕拉夫·索科洛夫斯基 梅勒洛夫被判入狱四年,惩罚措施有两种可能:去医院当护士,或者再接受一次文化教育。梅勒洛夫可不想每天去医院给病人倒尿桶,所以就选择了后者。 梅勒洛夫的任务是要大声朗读完列夫托尔斯泰的四卷《战争与和平》,而且还要把每天的内容向监狱官转述一遍,这大出梅勒洛夫的意料,但他已无路可退。 刚读第一页时,就有几个词把梅勒洛夫难住了,他怎么看也看不懂。 “读啊!”监狱官吩咐说:“你,不是文盲吧?” “我中学毕业,还有毕业证书呢!”梅勒洛夫觉得受到了莫大的侮辱。 “那就大声读吧。” “可这几个词不是俄语。” “是法语。”监狱官说:“从前俄罗斯的贵族子弟法语说得跟俄语一样好。” “可我不是贵族。” “可你的卷宗上写着你会三种语言:英语、德语和法语。” “我的学位证是从市场上买来的。” “原来如此!如果我把这事告诉监狱长,他还会再给你加两本。” “监狱官先生,求求您了,您就别再为难我了。等我出去后,送您一辆‘奔驰’车。” “算了吧,我才不稀罕你的‘奔驰’呢。你看见没有?这儿有一个小星号,这个地方是脚注,有这几个词的俄语译文。” 梅勒洛夫很勉强地总算把第一页读下来了。 “可以问一个问题吗?”休息的时候,梅勒洛夫对监狱官说。 “可以,你说吧。” “为什么大家都叫您博士?这是您的外号还是您真的是博士?” “我真的是博士。” “那您怎么在这儿工作?” “我是文学博士,注定得跟书打交道。可现在外面那些自由的人,谁还读书啊?只有监狱里还有被判读书的人。” 小题1:简述本文叙述人称的好处。(3分) 小题2:结合小说主题和当前社会现实,谈谈你的感想。200字左右。(9分) |
答案
小题1:本文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可以深入主人公的内心;同时便于介绍事件全貌。(3分) 小题1:这篇小说讽刺了俄国人们普遍不读书的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自由人是不会读书的,只有监狱里还有被判读书的人。只有在监狱里强制,人们才会读书。读书竟然沦落为一种惩罚犯人的手段,可见人们是多么厌恶读书。文学博士在监狱外没有用武之地,只有监狱里因为有被判读书的人,还能派上一点用场,这是多么悲哀啊!由于人们普遍不读书,所以学位造假,中学毕业竟连读一页书都勉为其难,文学素质低下。其实,不读书,不读经典名著只读快餐书,不深层次阅读,学术造假等现象在我国也很普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这个社会问题,从自我做起,做一个爱读书、深入阅读的人。(9分) |
小题1:此题注重对人称的考查,第三人称较为客观。 小题1: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点,能力层次为F,侧重“探究”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读书〔俄〕拉夫·索科洛夫斯基梅勒..”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
⑤记叙顺序:
顺叙:按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从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⑥描写方法:
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
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描写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从描写对象的自然属性来分,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兼写人物和场景)。
环境描写又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从描写的角度来分,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⑦表达方式:
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是表达方式。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经学读本与教学方法的演变张亚群儒家通识教育,主要是通过经典学习和主体自觉实践而实现的。由此产生了源远流长的“经学”。作为训解、阐述儒家经典-高三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戈壁有我郭保林①大草原的尾声便是戈壁滩。②戈壁滩是死亡的草原。③盛夏七月,我们的汽车在热风炙浪的夹击下,气喘吁吁地挣扎爬行。大戈壁汹涌澎湃-高三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