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齐鲁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以儒家思想学说为主要代表的、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它包含着齐-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齐鲁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以儒家思想学说为主要代表的、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
和行为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它包含着齐鲁文化,河洛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
等地域文化。齐鲁文化是以先秦时期齐鲁两国文化为内核和主干,以齐鲁两国文化的
发生、发展和延续作为主要描述对象的文化类型。齐鲁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斑斓多彩的
地域文化中的一支,孕育出了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孟子等儒家思想体系的创
始人以及其他先秦诸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齐鲁地区成为“文
化圣地”,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鲜明特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
据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齐鲁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及贡献是多方面的。不仅儒家思想
体系是在齐鲁文化的土壤里孕育而成,而且中国文化史上其他几种重要的思想学术派
别也大都是由齐鲁文化孕育、影响或催生而成。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并称“显学”。儒家创始人孔子、孟子都是正宗的鲁国
人,儒学大师荀子虽为赵人,但年十五即游学于齐国稷下学官,并曾三次为祭酒。墨
家创始人墨翟,也是鲁国人.墨子曾习儒术,受过儒家思想影响,后觉儒家“礼烦扰
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遂自立门户,创建了墨家学派.
先秦兵学多出于齐文化,孙武、孙膑及司马穰苴均为齐国人。在中国古代兵学文
化中,齐鲁兵学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代表着先秦兵学的主体构成与最高成就。道家
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虽非齐鲁之人,但中国古代道家形成和发展也与齐鲁文化有着
密切关系,《汉书·艺文志》将商代伊尹与姜太公列为道家之首,并将《管子》列入
道家著作。在老庄之前,道家思想已萌芽于齐鲁文化之中。
秦始皇攻灭六国,建立起空前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后,实行“焚书坑儒”政策,
齐鲁文化一度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汉王朝建立后,采用黄老之学作为治理国家的指导
思想,后又于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无论是黄老之学,还是儒术,都是
齐鲁文化的结晶。齐鲁文化在汉代逐步上升为国家最高统治者承认的主流文化。儒学
取得国家法典性的地位后,逐步在国家的支持下成为“经学”。汉代的经学大师大多
出于齐鲁之地.据《(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初传授儒家五经的八位大师中有七人
是齐鲁学者。此后,汉魏时期许多著名的经学大师大多为齐鲁学者,经学的话语权和
解释权基本上为齐鲁学者所垄断。
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齐鲁文化,成为西周至春秋战国数百年间华夏文明的代表和
象征,自汉朝以来,儒家学说的许多核心价值观念对中华民族共同文化心理、共同民
族意识的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范式的建立,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齐鲁文化
的历史影响和意义远远超越了其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地域界限,它既是中国传统
文化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阶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改动)
小题1:关于“齐鲁文化”,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齐鲁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特殊地位,以先秦时期齐鲁两国文化为内核和
主干。
B.齐鲁文化和河洛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等一样都是中国古代特色鲜明的地
域文化。
C.齐鲁文化孕育了孔子、孟子等儒家思想体系的创始人,也孕育了其他先秦诸子。
D.齐鲁文化具有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齐鲁地区至今依然是“文化圣地”。
小题2:关于“齐鲁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及贡献”的理解,下列表
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齐鲁文化的土壤里孕育而成的儒家思想体系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B.先秦时期,齐鲁文化直接或间接影响、催生了诸子百家中的墨家、兵家、道家
等流派。
C.秦汉时期,齐鲁文化上升为国家最高统治者承认的主流文化,儒学成为国家支
持的“经学”。
D.汉魂时期,儒学上升到国家法典性质的地位,齐鲁学者几乎垄断了经学的话语
权和解释权。
小题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墨子曾师从孔子学习儒术,受过儒家思想影响,其创建的墨家学派与儒家思想
是一脉相承的。
B.道家代表人物老庄虽不是齐鲁人,但是中国古代道家的形成和发展与齐鲁文化
有着密切的关系。
C.作为汉初治国指导思想的黄老之学和汉武帝尊崇的儒学,都是齐鲁文化的结晶。
D.齐鲁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它的历史影响和意义远远超越了时空
界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齐鲁地区至今依然是“文化圣地”说法错误,无中生有
小题1: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政策,齐鲁文化基本被毁灭,没有成主流文化
小题1:墨家学派与儒家思想是对立的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齐鲁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