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请勿捧杀刘路本报天津3月20日电(记者张国)听说中南大学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破格聘请22岁的该校2008级本科生刘路为正教授级研究员之后,一位不愿-高三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请勿捧杀刘路 本报天津3月20日电(记者张国)听说中南大学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破格聘请22岁的该校2008级本科生刘路为正教授级研究员之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数学家对记者表示此举有些"荒唐"。但这位数学家不愿对刘路的研究工作作出坪价。 刘路自2011年下半年起成为名人。在一些报道中,他被描述为一个破解国际数学难题的天才式人物,攻克了"在数理逻辑学中沉寂了20年的难题"——"西塔潘猜想"。他还受邀在芝加哥大学的数理逻辑学术会议上作了报告,而审读他论文的美国教授就像"发现了新大陆"。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向教育部写信,希望破格录取他为研究生。有人称其为"小陈景润"。刘路成为舆论焦点之初,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讲座教授、理学院院长,香港数学会理事长汤涛就曾提醒说,数学上这种水平的猜想很多,媒体不要捧杀他,"领导、院士、舆论还是不要掺和得太多。顺其自然,给点鼓励和物质奖励就可以了。" 汤涛举例说,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读哈佛大学二年级时,解决了其老师、美国科学院院士袖帕迪米特里欧教授的一道难题。老师极为惊讶,并与盖茨联名发表了论文。盖茨的论文水平不比刘路的低,而当盖茨决定退学时,他的老师和舆论也没捶胸顿足。 一位在美国留学的内地学生认为,一些有关刘路的报道夸大其辞。比如,"西塔潘猜想"的提出者戴维·西塔潘(David Seetapun ) ,并非传言所说的知名数理逻辑学家,而且很可能已经不再研究数学,目前只能找到此人1991年的博士论文和1995年的一篇论文。所谓的"西塔潘猜想",有一定价值且在一定范围内受到一定重视,但"显然并不能算作非常重要的问题"。 这位留学生认为,刘路作为一个本科生,能够解决这样难度的问题,的确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值得赞赏。如果他此后一直钻研,且有好导师指导,将来是有可能真正解决重要问题的。但一些媒体夸大此成果的意义,是非常不妥当的。 成名之后的刘路本人,在与本校学生交流时,也曾谦虚地表示,自己爱好数学、物理纯粹出于好玩,几乎没有任何功利心,也完全没有想到仅仅因为做了一件个人喜欢的事、写了一篇论文,就获得什么荣誉。对于很多褒奖,他表示自觉不配。这个年轻人给学弟学妹们的寄语是:人生好比一道数学题,外在环境只能影响你的速度,或牵引加速,或阻碍减速,决定最后终点的人只有你自己。 (《中国青年报》 2012年03月21日01版)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小题2:文章最后写刘路对他获得荣誉的态度和他给学弟学妹们的寄语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3:对刘路被破格聘为正教授级研究员,你有什么看法? (6分) |
答案
小题1:BC 小题1:这个部分表现了刘路对生活,对自己的清醒认识。也是他对学弟学妹们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的希望。(2分)它是全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文章的内容更为丰富,更为完整。(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示例一: 要点:刘路年纪轻轻就攻克了在数理逻辑学中沉寂了20年的难题,这难能可贵。(2分)被破格聘任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这有利于激励刘路和更多像他一样的年青人去勇攀科学高峰,为国做出贡献。(2分)而单凭资历加年限的做法是不足取的。(2分) 示例二: 要点:虽然刘路攻克的“西塔潘猜想”有一定价值,但它并不能算作非常重要的问题。(2分)对刘路给点鼓励和物质奖励就足够了。(2分)年青人要走的路还长,给太重的褒扬、太多的荣誉会捧杀他,对他的成长未必有利,何况刘路本人也自觉不配。(2分)(以上意思对即可) |
小题1:B.3位院士希望破格录取他为研究生。C.(举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的例子,是希望舆论不要过多地干预、影响刘路,应该顺其自然,让他自由发展。答对一项给3分,答对两项给5分 小题1:此题可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答其作用,表现了刘路对生活,对自己的清醒认识。也是他对学弟学妹们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的希望。 小题1:首先确立观点,刘路被破格聘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合理与否,再结合内容解析。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请勿捧杀刘路本报天津3月20日电(记者张..”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高三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落葵简媜在最荒废的角落,也可能照见小小的美好,那丛野落葵就是如此。在最荒废的角落,也可能照见小小的美好。人总是企求圆满;寻常人情如此,平凡的-高三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