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马幼渔张中行①马幼渔先生名裕藻,是我的双重老师。三十年代初我考入北京大学,选定念中国语言文学系,他是系主任,依旧说,我应该以门生礼谒-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马幼渔
张中行
①马幼渔先生名裕藻,是我的双重老师。三十年代初我考入北京大学,选定念中国语言文学系,他是系主任,依旧说,我应该以门生礼谒见。上学时期听过他一年课,讲的是文字学中的音韵部分。马先生虽然是宁波人,风范却没有一点精干善于拨算盘珠的样子。口才也不见佳,因而讲课的效果是平庸沉闷,甚至使人思睡。总之是,因为看不出他在学术以及行事方面有什么突出之点,同学们对他总是毫无惧意,甚至缺乏敬意。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马先生不过是好好先生而已。  
②这好好先生的印象又不只是在学生群里。大概是一九三三年暑期吧,整顿之风吹来,触及中文系的也颇有一些,其大者是胡适之以文学院院长的显位兼任中文系主任,稍次是去教师之不称职者。马先生退为只算教授了,后来像是也不再讲什么课,总之是名存实亡了。   
③三十年代末,北京沦陷了,马先生因为年近花甲,没有随着学校往昆明。他原来住在景山西街,也许为了隐姓埋名,迁到王府井大街大阮府胡同,与刘半农先生的夫人住前后院。其时我和同系同学李君也住在北京,寂寞,很怀念旧日的师友,而师友星散,所以有时就到马先生那里坐坐。我们发现,马先生也很寂寞,更怀念红楼中的相识,于是渐渐,我们就把到马先生那里去当作后辈的义务。   
④这样,日久天长,我们才明白,在校时期对马先生的认识其实并不对。比如好好先生,这是我们把他的宽厚看作无原则地迁就。其实,他律己很严,对人的迁就也仅限于礼让。在这方面,可记的事情颇不少。还是任系主任时候,他家的某一个年轻人报考北京大学,有一次,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在马先生面前自言自语地说:“不知道今年国文会出哪类题。”马先生大怒,骂道:“你是混蛋!想叫我告诉你考题吗?”又有一次,同学李君请马先生写些字,留作纪念。马先生沉吟了一会,不好意思地说:“真对不起,现在国土沦陷,我忍辱偷生,绝不能写什么。将来国土光复,我一定报答你,叫我写什么我写什么,叫我写多少我写多少。”马先生可谓言行一致。北京大学迁走了,他借贤内助善于理财之助,据说生活没有困难,于是闭门读书,几年中不仅不入朝市,而且是永远不出大门。   
⑤他爱国,有时爱到近于有宗教的感情。他相信中国最终一定胜利,而且时间不会很久。我们每次去,他见面第一句话总是问:“听到什么好消息吗?”为了安慰老人,我们总是把消息挑选一下,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是报喜不报忧。——我们确是有忧,马先生有羊角疯的病根,几年反复一次,而且,据说一次比一次重,不久之后会不会有意外呢?
⑥大概耐到一九四四年的年尾或下年年初,我们有些日子没去,忽然传来消息,马先生得病,很快作古了。人死如灯灭,早晚难免这一关,所谓达人知命,也就罢了。遗憾的是,他朝夕盼望胜利之来,七年多过去了,终于没有看到就下世了。他不能瞑目是可以想见的。真的胜利了,“家祭无忘告乃翁”,他还能听见吗?
(选自张中行《负暄琐话》,有删节)
小题1:第一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从文中看马先生的“隐姓埋名”有哪些体现?(4分)
                                                                     
小题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马先生这个人物形象。(6分)
                                                                     
小题4:请分析结尾一段文字的表达特色;探究蕴含在画线句子中的丰富情感。(6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叙写对马先生的初步印象及同学们的态度,为刻画人画张本;与下文呼应,前后对比,欲扬先抑,使人物形象饱满鲜明。
小题2:国土沦陷时迁居他处;闭门读书,不出大门,不入朝市。
小题3:和善宽厚,是好好先生;严于律己,做人有原则;虔诚爱国,对胜利充满信心。
小题4: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和比喻、引用、反问等修辞手法。对马先生没能看到抗战最后胜利痛惜和遗憾,对马先生深深怀念。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的答题思路一般是从内容和结构这两方面的作用来考虑。解答本题,首先是明确这一段中画线句子所要表达的内容。画线的这句话,写出了对马先生的初步印象及同学们的态度。然后就要考虑,这一内容与文章的相关内容有什么关系:它与本文刻画马先生这一人物形象和文章下文对马先生的叙写。分析好这些关系,本题也就解决了。
小题2:
试题分析:包含马先生的“隐姓埋名”相关信息的句子出现在文章中第三自然段,“也许为了隐姓埋名”,由此可得知本题的答题的答题区间。“也许为了隐姓埋名”,围绕此上下文,就可知答案了。
小题3:
试题分析:要分析马先生这个人物形象,就要关注本文中关于马先生的语言、动作行为等,并且文章的字里行间也渗透作者的主观情感,因要很关注文中作者主观情感的相关词语。在组织答案时,也要注意本题题干中的答题要求,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有两问,第一问是关于写作特色。对于表达特色的考虑,要多角度切入,要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方式、语言特点等方面去考虑。最后一段,从修辞手法上来看,有比喻,如“人死如灯灭”,有反问,还引用了古诗句;从表达方式来看,最后一段文字有记叙,有议论,也有抒情。第二问是关于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的丰富情感。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看,“遗憾”,有对马先生没能看到抗战胜利的痛惜和遗憾;而字里行间,则包含着对马先生的深切怀念。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马幼渔张中行①马幼渔先生名裕藻,..”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