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近年来,中国游客在国外旅游时的种种缺少公德的表现,引爆关于国人素质低的讨论。以90后为代表的“新新人类”进入社会之后,在个人修养方面受到的-高三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近年来,中国游客在国外旅游时的种种缺少公德的表现,引爆关于国人素质低的讨论。以90后为代表的“新新人类”进入社会之后,在个人修养方面受到的非议也并不少见。中国要成为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就要求国人实现从“百姓”到“公民”的嬗变,这其中,如何提高公民的个人修养,尤其重要。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 述而》 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英国作家 罗斯金。 许多思想是从一定的文化修养之上产生出来的,就如同幼芽是长在绿枝上一样。——歌德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答案
文明古国呼唤文明 湖北省宜昌市三峡高中 张晋源 在昆明翠湖公园,一些不文明行为屡屡发生,有些人横躺长椅,有些人乱丢烟头,有些人胡乱刻画,让这块“城中之玉”“花容失色”。 这则新闻其实也算不上什么新闻,因为类似的现象在生活中屡见不鲜。 曾看到一组关于国庆节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的照片,天安门广场上报纸、塑料袋、空饮料瓶、一次性快餐盒、残汤剩骨等生活垃圾遍地都是,一片狼藉。看那光景,真和一些地方的卫生死角没什么两样。据报道,仅10月1日这一天,天安门广场清理各类垃圾就达到39.8吨。 不讲文明的习惯贻害无穷,使我们愧称“文明古国”的称号。 国人也许是久在鲍鱼之肆,习以为常,但走出国门之后,会让人感到震撼和悲哀。一位记者出访意大利,在比萨斜塔下清楚地看到用中文书写的“请勿随地吐痰”的标语,顿时,一种莫大的羞辱感涌上心头。这块专门指向中国人的提示牌是有意侮辱中国人,还是实属无奈?这位记者注意到,没有一个外国人吐痰,倒是来自东方文明古国的不少炎黄子孙对提示牌视若无睹,照样“天女散花”。那块提示牌,不是谁在将我们“妖魔化”,而是我们自己不争气的同胞在众目睽睽之下自愿插着“不文明”的行为标签游街示众。 不讲文明现象的普遍存在,根源何在? 观念上的轻视必然导致行为上的放任,不讲文明的人往往视文明习惯为小节,视文明修养为草芥。诚然,这些不文明行为只是关乎道德的细枝末节,与“大奸大恶”并不搭界,但是这种小节折射出一个人低下的文明修养和道德素质,彰显着一个民族的群体品位,透视着一个国家的文明层次,况且,人性之恶行也往往是由点滴不善累积而成。马克思曾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这些不讲文明的人所缺乏的正是一种公共道德基础,缺少人类精神的自律。 其实,要做一个讲文明讲道德的人并不难,只要人人加强文明修养,加强行为自律,从小处着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可以了。买东西自觉排队,乘车主动给老弱病残者让座,公共场合轻声细语,不随地吐痰,把纸屑、果皮、空饮料瓶扔进垃圾箱,在洗手间随手关好开着的水龙头等等,这些都是文明习惯的具体体现。只要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坚持做到这些,那些专为中国人悬挂的提示牌就会自动消失,那些令人尴尬的新闻和调查数据也会销声匿迹。 文明小节关乎道德大义,文明古国呼唤文明修养。只有国人提高了文明素养,养成了文明习惯,中国才能算是真正的强国,国民才能赢得世界的尊敬。 |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题,四段文字都是围绕着“个人修养”来写,思考时,要理解材料中“如何提高公民的个人修养,尤其重要”,构思时,可围绕“文明”“个人修养”等方面进行分析,如“如何做一个讲文明讲道德的人,如何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也可以谈“提高个人修养势在必行”“要做一个文明的人”等。写文明修养类材料作文贵在联系实际深入分析,这样才能展示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就落入了空谈道理、罗列古今中外事例和名言警句,表面雄辩,其实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的窠臼。 作文题材料列举了种种不文明现象,属于反面事例类材料作文。面对这些不良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打开思路: 一是横向联想。通过列举类似现象,让读者认识到它并不是孤立的偶然的事件,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突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二是剖析危害。充分认识到不文明行为的危害,才能突出解决问题的紧迫性,引起读者的高度重视。 三是观果思因。深入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透彻剖析这个问题,后面的解决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具有针对性。 四是提出解决办法。思考如何解决难题,纠正不文明习惯,让文明之花在中国竞相开放。 为此可参考以下立意:1.加强个人修养势在必行。2.文明光荣。3。做一个文明的人等。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近年来,中国游客在国外旅游时的种..”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写作策略:
①引: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②议: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③提: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④联: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⑤深: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⑥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是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