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一个小贩用竹筐挑着两个瓦缸,悠然走在山间小路上。脚下一踉跄,竹筐落地,靠山崖一边的瓦缸从竹筐里滚出来。一直滚下了长满杂草灌木的-高三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小贩用竹筐挑着两个瓦缸,悠然走在山间小路上。脚下一踉跄,竹筐落地,靠山崖一边的瓦缸从竹筐里滚出来。一直滚下了长满杂草灌木的山崖。小贩看着还留在身边的另一个瓦缸,心头火起。拾起路边的石头将瓦缸砸得粉碎。 不过他又觉得好奇,想看看滚下山崖的瓦缸究竟怎么样了。小贩攀援这杂草灌木往下没有几步,就看见瓦缸恰好被卡在两棵小树之间,完整无缺。小贩一声长叹,拿起石头又将这只瓦缸也砸得粉碎,挑着空竹筐回去了。 回家的路上,小贩心潮起伏,情不自禁地想:我真是太不冷静了。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答案
三思而后动 一个卖瓦缸的小贩,路经山间,不慎一瓦缸滚落山崖,于是二话不说,怒将另一只瓦缸砸得粉碎。又好奇去寻山崖下之瓦缸,那瓦缸竟完好无损,但也毁于小贩的怒火之中,小贩只落得两手空空而回。 其实,若小贩保持冷静,三思而后动,保住一笔财富,是毫无疑问的。所以我说:遇事而不冲动,三思而后行,此乃为人处事,迈向成功的正确方法。 古人云:“鸟三顾而后返,人三思而后行。”说的便是这个道理。你是否还记得《曹刿论战》这篇文章?回想春秋,鲁国遭齐国攻打,鲁王向城中选拔人才,曹刿便向鲁王阐述了自己对战役的思考,即战前取信于民,为百姓办实事;战时待机于军,敌三鼓竭而我军击之;战后待敌而动,观其轮蹄印迹,乘其慌乱而追之。最后鲁国大败齐国。曹刿每一步行动都是三思而后行,观敌真正败退才追击,不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正是因为有如此缜密的三思方使鲁国大胜之,三思而后动真乃处事之道也。 再观范蠡、文种,辅佐勾践十年,出谋划策,奔走效劳,十年后大败吴国以至齐鲁,称霸中原,无人敢于争锋。这时范蠡感受到了危机。俗话说:“鸟飞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范蠡经三思后,决定带上妻儿隐居山林,改名陶朱公,保下一条性命。而不听范蠡劝告的文种最终成为勾践剑下冤鬼。 三思而后行成功的事例很多很多,不三思而铸成大错的也不计其数。想一代奸雄曹操,破荆州,下江陵,四酒临江,横槊赋诗,那时是何等风光。只见他挥师百万,驻军于赤壁西岸,欲与孙刘联军一决高下。可当周瑜一施反间计,曹操即怒发冲冠,速斩水军统帅蔡瑁、张允,导致水军无帅,最后一败涂地。这一仗使他蒙受了莫大的损失,怪只怪他缺乏缜密的思考啊。 其实,人生茫茫路途,我们遇到的问题又何止千千万。在面对问题时,我们需要的是三思而后动。三思是成功的阶石,我们需一级一级把它铺好。 简评:写作前较好地领会了材料的含义,从中引出了鲜明的观点,并能选用曹刿、范蠡、文种、曹操等典型论据进行论证,论据与论点是吻合的。但论据还是偏少些。使用论据也不够准确,如说“鲁王向城中选拔人才”原文记载并不是这样,原文还把“文种”说成是“韩桃”。语言也不够准确,上文语言已作了一定的修改。 |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提示,根据故事去感悟,蕴含的道理大都不止一个,但是最好是找到最佳的角度立意,切忌把“走偏门”当做求新。故事体现的哲理至少有:生活中遭遇意外,遭遇失败,遭遇“不公正”不能意气用事,应该冷静地寻求最好的解决办法;在没有彻底了解事情真相之前,不要急于下结论;有一些失败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糟糕,已经知道自己的错误,还要将错就错,而不是及时总结及时纠正,必将一事无成。围绕这些哲理,记叙自己的见闻,发表自己的看法都可以。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一个小贩用竹筐挑着两个瓦..”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写作策略:
①引: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②议: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③提: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④联: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⑤深: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⑥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是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