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勉励青年要无所畏惧,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也有人教诲青年,人生在世,也当有所畏惧。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样的经历、思考和感悟?请以“畏”为话题,作文。-语文
题文
常有人勉励青年要无所畏惧,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也有人教诲青年,人生在世,也当有所畏惧。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样的经历、思考和感悟?请以“畏”为话题,作文。 |
答案
勇者有畏 人们在讲述某位英雄的英勇事迹时,常常感叹:“勇者无畏呀!”听众往往也都跟着附和:“是呀,勇者无畏!”而每当这时,我却不禁陷入沉思,勇者真的无畏吗? 几年前,在青岛某海滩,有个孩子不幸被海浪 卷走,当即就有两位中国青年奋不顾身地冲向巨浪翻卷的大海,但是,他们都被大海吞噬了。这时,有个美国留学生找来了一条长绳,先用它在自己的腰上很快地扎好,然后把绳子的另一头交给几个游客,并一再叮嘱说:如果自己被巨浪卷走,就赶紧把他拉上来……之后,他几次下海救人,无奈风大浪高,最终没有成功,但是他也没有丧失自己的生命。后来,青岛人民在悼念、讴歌那两位救人英雄时,并没有忘记这位“贪生怕死”的老外,授予了他青岛荣誉市民的称号。 也许有人会觉得,勇者就应该有大无畏的精神,而这位美国人显然不够完美,他还“畏”失去生命。其实,对人来说,生命总是最宝贵的。这位美国人的“勇”是对一个陌生生命的珍爱,而他的“畏”又何尝不是对一个鲜活生命的珍爱。在过去一段很长的时期内,我们似乎片面强调了人的勇敢和无畏,而忽视了每一个生命都是上帝的赐予,都生而平等,都没有随意漠视的权利。在今天这样一个和平的年代,我认为,我们需要“勇”,也需要一种理性的“畏”。 早在3年前,北京市和上海市就在《中学生守则》中取消了“见义勇为”的条款,我认为这是一种对7300多万中学生生命的敬畏之举。诚然,当代中学生的血液中是应该勃发着一脉勇士的真气,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他们尚属未成年人,还不具备同邪恶势力、突发灾难等正面交锋的能力,他们当然可以理性地采取“拨打110”“向老师、家长和有关部门报告”等不失勇敢之举,但如果偏要他们去勇斗歹徒、抗洪抢险,我们是不是片面强调了利他主义,而忽视了对生命的关爱? 勇者的确令人敬仰,但他如果无论何时何地何情何景,都毫无所畏,不怕痛或没有痛感,又怎么会真切地体味他人的痛,抚慰他人的痛呢?“无畏并非真豪杰,有畏如何不勇士。”我真心地希望,勇者能插上“勇”与“畏”的双翅,笑翱九天,将爱洒满人间,将义洒满人间。 点评:本文的亮点闪现于独特的视角——人文情怀。在社会上一些人片面强调“勇者无畏”的背景下,作者提出“勇者有畏”的见解,无疑是需要魄力的。但“艺高人胆大”,作者的魄力是源于她的胆识。她果敢地将“勇”与“畏”切割为感性和理性两个层面,并将对生命的关爱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鞭辟入里地阐释了“勇者有畏”的见解。的确,“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利他主义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但对常人来说未免“高耸云端”;而“既关爱他人,又善待自己”的人文情怀可能更贴近现实,更易为常人普遍接受。为了支撑自己的观点,作者的论据使用也是逐级提升的:老外系绳救人——《中学生守则》的修改——鲁迅名言的化用。从感性事例到理性言论的行文构架,清晰地展示了作者逐层深入的论证结构,从而使全文既独辟蹊径,言之成理,又旁征博引,厚实有力。 |
:本作文话题属于独词型,其特点是宽泛,没有其它词语的限制它,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但审题时容易无所适从。对此,开拓思路的方法有四种: 第一种是依托材料中对“畏”的解读来打开思路。材料列举了两种看法:“要无所畏惧,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或“人生在世,也当有所畏惧”,这已经是非常鲜明的观点了。我们可以任意选一种作为立意的中心,作为思维的触发点,完全可以点燃自己作文构思的篝火。可见学会从材料中捕捉信息,是非常关键的,它可以化虚为实,化难为易。别担心与别人撞车,你尽可以在“内容”上做足文章! 第二种是添词法,即通过添加修饰限制词语或者扩展成短语形式,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畏”这个话题,在它的前面或者后面,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添加语素,使之具体可写,如“做一个无畏的人”“该不该畏?”“懂得敬畏”“畏的策略”“后生可畏?”要特别注意,这种添加语素的方法是对付独词类话题作文比较有效的方法,要义:标题中包含话题!这样引领思路,构架全篇,作文当“不畏”矣!。 第三种是联想法,审题构思中联系它的相似或者相反的话题或转换或扩充。比如“畏”,运用添加法,再进行联想,可以想到“畏与勇”“畏与弱”“畏与智”等相关的内容。这样构思行文时,往往能将“畏”的内涵揭示得更深入。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关系型的拟题,重心一定要突出“畏”。 第四种是设问法,通过固定的设问模式来开启自己的行文思路。基本的设问模式就是“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这三种。“畏”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侧重一个方面,则较容易深入展开,便于集中论述或表现一个主旨。一般来说,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从“怎么办”“为什么”的角度来切入更好些。 另外,“畏”这个话题,从题意的内涵与外延看,立意可进行如下开掘: 一是外显的——“畏”什么、为什么要“畏”?我们不“畏”什么、为什么要不“畏”?这种思辩性一定要考虑清楚: 对缺点、困难、挫折等我们不“畏”,畏缩退避只会成为“懦夫”,遭来唾弃,没有出息; 对自然、生命、规律等我们要“畏”,逆流而上只会成为“一介莽夫”,遭到惩罚。 “畏”就是畏惧,就是退缩,就是裹足不前; 不“畏”就是勇,就是迎着艰难上,就是当仁不让。 一味地“畏”就是一种怯懦,畏首畏尾,终将错失良机; 毫不“畏”惧也是一种鲁莽,头脑简单,终将带来遗憾。 “畏”,有时是一种策略,一种机智,一种胸怀; 不“畏”有时是一种气概,一种胆识,一种尊严 二是内隐的——“畏”背后的深层动因是什么?不“畏”背后的深层动因是什么?对同样一件事,不同的动因会使人作出不同的抉择。如: 面对人格遭受侮辱,韩信为了“将以有为”而选择了“畏”——受跨下之辱;孙天帅为了“维护人格、国格和尊严”而选择了不“畏”——坚决不下跪;蔺相如为了“国家之急”而“畏”廉颇,甚至绕道避而不见——这是胸怀!为此,对“畏”与不“畏”的抉择和评价,我们要因时、因地、因势、因人而异。只有这样,我们的思辨才能全面、客观、深入、辩证,从而在“立意深刻”的高原上去展示自己夺目的才情、才思和才华。 作文提纲: 例1: 标 题:无畏成就强者 开 头:常言道:“困难像弹簧,你弱他就强,你强他就弱。”其实,在人生道路上许多挫折、困难都是纸老虎。只要你怀着一颗无畏之心,你就能勇敢面对,努力抗争,最终变为强者。 论点①:只要无所畏惧,就能赢得尊严。(马丁路德金为黑人的尊严而战。) 论点②:只要无所畏惧,就能闯出自己的天下。(王永庆在商界无所畏惧,成就商业帝国。) 论点③:只要无所畏惧,就能维护正义。(陈晓兰揭露不法医疗器械。)结 尾:只有无所畏惧的人才能在威胁面前永不低头。只有无所畏惧的人才能坚守良知与信念。无畏使我们越走越远,最终成为强者。 例2: 标 题:人要有所畏惧 开 头:作为一个理智的青年,过分大胆,有时只是暴虎冯河,我们就当明白,适当的畏惧,收获的将会是柳暗花明的结果。 论点①:人要有所畏惧,适当的畏惧,表现人的智慧。(韩信甘受胯下之辱,他的畏惧其实是以退为进的一种智慧。) 论点②:人要有所畏惧,适当的畏惧,表现人的胸怀。(蔺相如的畏惧实质是一种大度,为国家兴亡而表现的畏惧,体现宽广的胸怀。) 论点③:人要有所畏惧,适当的畏惧,表现人的韧性。(勾践屈身为仆,他对夫差表现的畏惧,实际上是积蓄力量,准备喷发前的韧性。)结 尾:畏惧并不是面对挫折时的退缩,而是在权衡再三后适当的低头,将风险与错误减少到最低,而此时的畏惧是一种大知慧。 例3: 标 题:谈“畏” 开 头:总有人说:“初生牛犊不怕虎。”这固然是选择了年轻人的勇敢,但这也是导致了许多年轻人狂妄自大,甚至惨淡收场。为此,我们要适当的“畏”! 论点①:“畏”不是懦弱,不是面对困难便退缩不前,相反的,它是聪明的拐弯,绕过困难。(伽利略面对教会的迫害,虽然屈服,但为科学作出了更大的贡献。) 论点②:要适当、准确的“畏”,不是盲目的“畏”。(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于是战略转移,进行长征。这是因为在面对不可敌的力量时,选择了保存革命力量。) 论点③:有方法、巧妙的“畏”才会成功。(越王勾践巧妙的对吴王表示了自己的“畏”,但后来却亲自灭了吴国。)结 尾:“畏”不但不是胆小退缩,反而是更聪明地向成功靠近。我们在面对关闭的门不应该愤怒地撞,而应该退一步,找找旁边打开的窗户。 例4: 标 题:请不要畏惧 开 头:我认为,一位朝气蓬勃的青年,就应当有不畏惧艰难险阻的精神,敢于拼敢于闯! 论点①:用尊严打败畏惧。(文天祥在面对敌人的酷刑时,宁死不屈,死也不可出卖尊严。) 论点②:用爱国之心打败畏惧。(金晶面对藏独分子攻击时,毅然用双手护住火炬。) 论点③:用乐观打败畏惧。(汶川地震后,灾民在新搭建的板房里开展活动,对未来充满希望。)结 尾:年青人,请告诉自己不要畏惧。因为不幸总会过去,因为有不畏惧的精神,成功总会到来。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常有人勉励青年要无所畏惧,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也有人教诲青年..”主要考查你对 话题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话题作文
考点名称: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
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 “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慎独,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材料,安要求作文。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可能不喜欢但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作为一个学生,必须学习;作为一个工人,必须上班;-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