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以“走向彼岸”为题,写一篇文章。《现代汉语词典》对“彼岸”的释义有:①(江河湖海的)那一边;对岸。②佛教认为有生有死的境界好比此岸,超脱生死的境界(涅槃)好比-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话题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以“走向彼岸”为题,写一篇文章。
《现代汉语词典》对“彼岸”的释义有:①(江河湖海的)那一边;对岸。②佛教认为有生有死的境界好比此岸,超脱生死的境界(涅槃)好比彼岸。③比喻所向往的境界。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诗歌除外,其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型:写作题  难度:偏易

答案

 
走向彼岸
春风如约而至恪守承诺,唤醒万物,获得了人们的爱恋;腊梅身处寒风从容面对,吐露芬芳,获得了人们的礼赞;暖阳发光发热照耀大地,恩泽万物,获得了人们的追求。诚信、从容与奉献——人生永恒的话题,永远追求的彼岸。走向诚信、从容与奉献的彼岸,人生风光更怡人,人生价值得到升华。
越过失信,走向诚信的彼岸,感受承诺的尊严。没有一诺千金的豪情,怎能奏出易水相送的壮歌?荆轲恪守诺言,无畏入秦,视死如归,他得到人们的敬重。诚信——中国侠客永恒的旋律。没有山盟海誓的诺言,怎有蝶舞永相随的美丽?梁祝矢志不渝,坚守爱情的忠贞,生死相伴,他们得到了千古的佳传。诚信——中国情人缠绵的舞姿。没有清正廉洁的保证,怎有中国崛起的丰碑?中国政府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克己守法为人民谋幸福。诚信——中国政府尊严的承诺。
摒弃失信的无耻,走向诚信的彼岸,人格得到肯定,人生得到升华,自我的价值在诚信中得以彰显。
越过失意,走向从容的彼岸,感受淡泊的幸福。面对官场的浊浪排空,仕途的不如意,陶潜选择走向从容的彼岸,过着“采菊东篱下”的惬意生活,怡然自乐。面对官场的排挤,李太白选择走向从容的彼岸,怀着不羁的心情梦游天姥山,过着诗仙般的生活,令人向往。面对多遭贬谪,苏轼没有失意,他选择走向从容的彼岸,在赤壁下低吟浅唱。
放下失意的困顿,走向从容的彼岸,那有庭前的花开花落,天上的云卷云舒。如此生活,不亦乐乎?
越过自私,走向奉献的彼岸,感受付出的快乐。徐本禹放弃城市里的安逸,选择到大山深处支教,点燃大山里的希望;谭千秋张开大爱的双臂,付出生命保护臂下鲜活的生命,我们将铭记于心;李春燕这只灵动的燕子飞进穷乡僻村,为人们解病除痛,我们将永记那展翅。他们都在默默地奉献着,不言回报,生活得充实快乐。
放下自私,走向奉献的彼岸,那充满了人性光辉的芬芳,人格得到熏陶。
诚信、从容和奉献的彼岸是人生中的另一境界,在走向的路上,我们能得到精神的激励。到达后,一个大写的人生将在波澜壮阔中屹立不倒。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命题者引述《现代汉语词典》,对文题中关键词“彼岸”作了解释。要全面理解题意,我们还须进一步对文题中的“走向”的意义加以明确——“走向”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一种进行中的行为,它展现的是一个过程,反映的是现实的努力和奋斗。
考生可以利用命题者的提示,根据词典对“彼岸”的释义进行构思。如果依“彼岸”的第一个义项构思,我们可以取“彼岸”的比喻义将其设定为某种具体的目标,一个理想中的目标、一个正在追求的目标,那么,记叙“走向”的过程,或是阐述“走向彼岸”的意义和方法等,都是顺理成章的。如果依“彼岸”的第二个义项构思,我们就应该围绕生命的意义进行思考,进而将自己对“生命意义”的哲理思考以及对“如何实现生命价值”的现实思考形象地表现出来,或有条理地阐述清楚。如果依“彼岸”的第三个义项构思,我们将获得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因为“境界”可以界定为众多的抽象事物,例如理想、高尚、宽容、博爱、民主、自立等等;但是要注意的是:第一,文章一定要给“彼岸”的内涵作一个明确界定,第二,行文中应力求化抽象为具象,避免空洞说教。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以“走向彼岸”为题,写一篇文章。《现代汉语词典》..”主要考查你对  话题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话题作文

考点名称:话题作文

  • 话题作文

    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

  • “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

  • 特点:

    1、相关性

    话题作文必须与话题相关,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要求只规定话题的范围,而不限定作文的主旨。自由性这是话题作文最大的特点。考生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上有极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题目自由。所给话题可以不作题目,考生可以自拟题目。但所拟之题最好能体现文体的特点。
    2.选材自由。只要是选择与话题相关的写,都有效。
    3.文体自由。话题作文大都要求除了诗歌外,考生可自由选择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或戏剧等文体。4.想象自由。话题作文在题目、选材、文体等所赋予考生广泛的自由度也使考生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但要注意想象深度。总之,话题作文缩小了对考生的限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想象空间。考生可以在作文中最大限度发扬自己的长处,写出自己的个性,体现出自己的创造力。

    2、形象性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话题”式作文就是要让学生驰骋于形象思维的空间,表现中学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因为“话题”式作文更有利于形象思维的涌动,学生尽可以放开手脚,海阔天空,任意翱翔。他们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的空间,也可以任意展开联想的翅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应用写作》(月刊)2001年第6期)

    3、审题

    把握好题目的关键所在于审清话题的限制,确定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其次要审内涵,搞清话题的引申义.最后要审提示语,因为提示语是引出话题的材料.

  • 与命题作文区别:

    ①话题作文提供一个写作范围,所供题目仅仅起提示内容指向的作用。而命题作文一般提供的是写作内容的中心(当然命题本身是话题的除外)。
    ②话题要求所写内容与之相关即可,而命题作文一般要求紧扣标题。
    ③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一般来说远远大于某些命题作文
    ④话题作文作者可以自拟文题,而命题作文作者当然不能另命文题。
    ⑤话题作文范围广,十分好写。⑥命题束缚性较强,相对来说发挥余地小。

  • 注意事项:

    一、把握文体

    话题作文往往不限文体,允许考生自由发挥。但是,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文体。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
    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时,还得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有的同学观察能力强,生活积累丰富,不妨将生活中精彩的片断撷取出来写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有的同学想象丰富,擅长编写故事,不妨写写童话、寓言或科幻小说;有的同学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推理,不妨写成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有的同学感情细腻丰富,不妨写成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肯定会非常出色。

    二、缩小范围

    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而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等的限制;给了考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构思空间,使考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如果不注意把握话题,缩小写作的口子,就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因此,不管所给的话题多么宽泛,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要选择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等,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你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写深写透,做到“以小见大”。

    三、拟好题目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题好文一半”。话题作文允许自己拟题目,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拟题水平,力争使自己拟的题目准确、凝炼、含蓄、新奇,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四、善于联想

    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要求考生放开手脚,尽情地驰骋在想象的空间,善于多方位地展开联想,这样,才能生发出丰富多彩的思路来。比如话题“风”,你可以联想到自然界的风:微风、大风、狂风、飓风、龙卷风等等;你还可以联想到社会风气:拍马风、送礼风等等;你可以联想到一种像风一样的流行时尚:金庸热、韩寒热等等;你甚至可以联想到假如你是风,假如你遇到风等等。

    五、写出新意

    话题作文,既然是应试作文,总得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感觉,得到个好的分数。因此,写出特色、写出新意,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写作时,要善于“独辟蹊径”,也就是要求我们在立意上要有独特的感悟,不人云亦云;选材上要有独到的眼光,不陈题旧话;构思上要独具匠心,不四平八稳,波澜不惊语气上要有独到的魅力,不平铺直叙泛泛而谈。

  • 五个技巧

    一、要全面

    审清命题的所有信息要素。新话题作文文题的表述一般由导语、材料和要求三部分构成。对这三部分用语要全面关注。尤其是“要求”用语,其内容往往涉及角度、拟题、文体、字数、提示、警示等,大都是刚性要求,不可逾越,如2009年高考天津卷“要求”后的1至3点和第5点,而第4点则是一个善意的提示:“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材料表述有时会表明题型如“以‘我说90后’为话题”,有时则比较模糊,需要借助有关信息参比才能半端出题型,如辽宁卷材料表述的第一节“513网上论坛。主题:明星代言”,它意味着以“明星代言”为话题写文章。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