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中央电视台“发现”栏目有一句推介语: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不朽的传奇,每一个传奇的后面都有一个精彩的世界。那么,看看我们自己,看看我-高三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中央电视台“发现”栏目有一句推介语: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不朽的传奇,每一个传奇的后面都有一个精彩的世界。那么,看看我们自己,看看我们的内心,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丰富的世界。 请以“我就是一个世界”为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阐述观点,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
答案
示例:我就是一个世界 肖恩·巴蒂尔说:“每个人都无可替代,相信自己,我来为胜利而战。”默巴克说:“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也许你的出身很卑微,也许你某个方面不如别人,但你永远要记住,没有任何人能够取代你独有的位置。只要坚守自我,经营好属于自己的生活,你的人生就一定会绚丽夺目!”是的,坚守自我,经营好属于自己的生活,我就是独一无二的,我就是一个世界。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每个角落都在向我们诠释着不同的世界,都彰显着独一无二的风采。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虎啸深山,驼走大漠,因为它们经营好了自己,才造就了美丽的奇观;映月荷花,小桥流水,蝉唱虫鸣,斗转星移,因为它们经营好自己,才有了美丽的风景;潭柘寺的钟声,西山的虫唱,香山的红叶,钓鱼台的柳影,因为他们经营好自己,才成就了美丽的景色。只要经营好自己便成就了美丽景色,只要经营好自己,都将是一个独特的世界。 当今中国刘翔这个风一样迅捷的年轻人,以12秒88的百米跨栏速度,打破了尘封13年之久的世界记录,实现了伟大的跨越。积聚了13亿中国人的希望从此点燃。他身披国旗,一跃站在世界人民面前。用他闪电般的速度奔跑出国人的自信与自豪,传递着生生不息的奥运精神的圣火,改写了中国在田径赛场上长久沉寂的历史。刘翔的成功源自哪里?源自他坚守自我,经营好自己的训练生活。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一跃成为亚洲“飞人”,当记者追问他的感受时,他坦然一笑:“其实没什么,我只是跑出了自我。”110米栏历来被视为黑人的专利,但刘翔偏要向这种说法挑战,他跑出了独一无二的自我,跑出了整个亚洲特有的胜利。人们终将记住这个敢于坚守自我、展现自我的“亚洲飞人”。他展现了属于自己的独特世界。 然而,总有些人忘却自我,一味地崇拜模仿别人,到头来丧失自我。有一只乌鸦非常崇拜雄鹰,它幻想有一天能够成为雄鹰,从天际一冲而下,抓住一只羊往天上飞去。于是它反复训练俯冲动作,夜以继日,非常刻苦。终于有一天,它认为自己已经有抓羊的本领了,它便从天上一冲而下,抓住一只羊就想往上捉,但是没有成功。这时,牧羊人来了,乌鸦便想逃跑,但是它的爪子被羊毛缠得结结实实,无论它怎样拍打翅膀都无济于事,结果被牧羊人抓了个正着。乌鸦“追星”梦到此也就结束了,它也由此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可见忘却自我、迷失自己只能失去自己的世界! 泰山奇,华山险,峨眉秀,黄山绝,玫瑰芬芳,百合秀丽,它们都是美丽的。你有你的芙蓉如面柳如眉,我有我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你是大家闺秀,温文尔雅;我是小家碧玉,同样秀丽。你驰骋政坛,跃马商场;我琴棋书画,天下奇绝…… 我们都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我们都是一个个独特的世界,不必要崇拜谁,羡慕谁。只要坚守自我,经营好属于自己的生活才是最好的选择,你的人生便因此而精彩。相信那时的你会看到: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草,还有你那嘴边甜甜的笑…… |
1.分析要求:“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文体不限”并不是说文章可以没有文体,如果不管文体,信马由缰,文章就会不伦不类。所以一定要选定一种文体,然后按这一文体的有关要求写作,必须有很清晰的文体特征。否则就会被判定为文体模糊的“四不像”。 2.分析材料,材料中有两个关键点: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不朽的传奇,每一个传奇的后面都有一个精彩的世界。根据这两句,我们可以断定,写作的方向应该是写出自己的传奇,写出自己的精彩,以此来形象表现“一个世界”。 3.分析标题。我们可以根据材料或提示,选好角度,把故事说好,把道理说清。本作文可从如下角度拟题:珍惜自己,重视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自己很重要,我就是这一个等。 4.扣题要紧,中心要突出。行文中,只要在恰当的地方点示一下主题,就不担心离题了 5.写记叙文,内容要具体,不要四平八稳写一两件事,要写出我决定整个事件的走向,或者我是整个事件的核心,我很重要,其他的人都为了我如何如何,故事情节最好要涉及得曲折一些;写议论文,不要泛泛而谈,要集中阐释自己的价值所在,比如,我是父母的唯一,我是好友的唯一等等,从而得出我很重要,对于他们来说,我就是一个世界。这样才让人信服的觉得“我就是一个世界”这个命题的准确。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中央电视台“发现”栏目有一..”主要考查你对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 命题作文:
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这是因为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 命题作文概说:
2、全命题作文特点:
题目写作要求明确完整,利于考生通过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的步骤,迅速构思行文。但是,审题要求较高,要求审清题目里隐含的内容。只有审清题意才能根据写作特长或者生活积累,明确文体,确定写作重点。3、半命题作文特点:
给予学生在选材、立意、构思上更强的自主性,开拓学生视野,减少学生审题失误,易于学生自由发挥。在半命题作文中,提示语是关键,提示语能从选材的内容、范围、角度给予学生于启示。命题作文类型:
(一)全命题作文:
①直接式命题
②含蓄式命题
③设想式命题
④观点型命题
⑤散文型命题(二)半命题作文结构形式:
①命前半题
②命后半题
③命首尾题命题作文的提示语:
1、设计提示语,创设写作情境(作用)
①多方列举内容,启发学生从多方面选材构思,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
②尽力拓展文题外延。
③提供想象空间。2、半命题作文设置备选项,拓展写作空间。
补题遵循原则:
①补自己最熟悉的。
②补自己最有把握的。
③补自己最记忆犹新的。
④补自己最能写出新意的。命题内容范围:
1、表达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3、运用联想与想象,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内容。命题作文审题方法:
审题要做到“不漏、不改、不误”,“不漏”指全面审题,不遗漏任何要求;“不改”指准确审题,不随意改变试题要求;“不误”指正确审题,不误解题目要求。
审题具体做法:
①审清作文题目中的限制语。限制内容主要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性质、程度、范围。
②审清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抓住关键词语,确立文章的写作表意重心,确定写作方向。
③审清提示语提示语对题目或作解释说明,或作补充介绍,或作扩展延伸,具有方向性与暗示性,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打开思路,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
快速补题技巧补题时,要审清题意:
半命题形式主要有:“半命题+要求”式、“导语+半命题+要求”式。审清导语主要是激发情思,界定选材范围。审清半命题,主要是注意半命题结构形式以及限制语,从而分析重点词语,明确题目限制的写作范围。作文必须围绕题目展开写作,切不可文不切题。
①具体事物补题法
②特定情景补题法
③修辞手法补题法
④特殊符号补题法补题遵循原则:
1、熟悉性原则:指题目所表现的内容必须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平时积累的素材比较多的。
2、贴切性原则:指标题范围尽量缩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宽泛,将大题化小。
3、新颖性原则:指题目所表现的内容,角度应当是与众不同的、新鲜的。
4、正确深刻性原则:指题目表现的内容能够揭示出正确深刻的主题。命题作文的“凤头”:
技巧一:开门见山,迅速入题
技巧二:文采斐然,引人入胜
技巧三:巧用修辞,文采增色
技巧四:巧妙发问,诱人深思
技巧五:首尾呼应,彰显主旨
技巧六:引用经典,形象寓理命题作文的“豹尾”:
技巧一:自然收束法
技巧二:首尾照应法
技巧三:卒章显志法
技巧四:抒发情感法
技巧五:呼唤号召法
技巧六:巧发疑问法
技巧七:景物烘托法
技巧八:耐人寻味法写作误区:
1、不注意审题,盲目乱写。
尤其是针对抽象的作文题或者具有象征意义、比喻意义的作文题的推敲,随兴而写造成偏题、离题。
2、不注重文体各自特点。
3、半命题作文补题随意,导致作文题与作文写作内容产生偏离。高分作文应对策略:
1、书面整洁有序,字体工整美观。
2、审准题目要求。
3、开头引人入胜。
4、精彩片段闪亮放光。
5、结尾锦上添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