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形OABC是等腰梯形,OA∥BC,在建立如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4,0),B(3,2),点M从O点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同时点N从B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运-九年级数学

  • 梯形的定义: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梯形中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通常把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梯形中不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腰,梯形的两底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
    梯形的中位线:
    连结梯形两腰的中点的线段。 

  • 梯形性质:
    ①梯形的上下两底平行;
    ②梯形的中位线(两腰中点相连的线叫做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上下底和的一半。
    ③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

    梯形判定:
    1.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梯形中位线×高=(上底+下底)×高=梯形面积
    梯形中位线到上下底的距离相等
    中位线长度=(上底+下底)

    梯形的周长与面积
    梯形的周长公式:上底+下底+腰+腰,用字母表示:a+b+c+d。
    等腰梯形的周长公式:上底+下底+2腰,用字母表示:a+b+2c。
    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用字母表示:S=(a+b)×h。
    变形1:h=2s÷(a+b);
    变形2:a=2s÷h-b;
    变形3:b=2s÷h-a。
    另一计算梯形的面积公式: 中位线×高,用字母表示:L·h。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梯形面积为:对角线×对角线÷2。

  • 梯形的分类


    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
    直角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
    (1)等腰梯形的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
    (2)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3)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梯形的判定:
    (1)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 考点名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
      推广:过一点的一线束被平行线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定理推论:
      ①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
      ②平行于三角形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

    • 证明思路:
      该定理是用举例的方法引入的,没有给出证明,严格的证明要用到我们还未学到的知识,通过举例证明,让同学们承认这个定理就可以了,重要的是要求同学们正确地使用它(用相似三角形可以证明它,在这里要用到平移和设三条平行线与直线1交于A、B、C三点,与直线2交于D、E、F三点

      法1:过A作平行线的垂线交另两条平行线于M、N,过D作平行线的垂线交另两条平行线于P、Q,则四边形AMPD、ANQD均为矩形。

      AM=DP,AN=DQ
      AB=AM/cosA,AC=AN/cosA,∴AB/AC=AM/AN
      DE=DP/cosD,DF=DQ/cosD,∴DE/DF=DP/DQ
      又∵AM=DP,AN=DQ,∴AB/AC=DE/DF
      根据比例的性质:
      AB/(AC-AB)=DE/(DF-DE)
      ∴AB/BC=DE/EF

      法2:过A点作AN∥DF交BE于M点,交CF于N点,则AM=DE,MN=EF.

      ∵ BE∥CF
      ∴△ABM∽△ACN.
      ∴AB/AC=AM/AN
      ∴AB/(AC-AB)=AM/(AN-AM)
      ∴AB/BC=DE/EF

      法3:连结AE、BD、BF、CE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S△ABE=S△DBE, S△BCE=S△BEF
      ∴S△ABE/S△CBE=S△DBE/S△BFE
      根据不同底等高三角形面积比等于底的比可得:
      AB/BC=DE/EF
      由更比性质、等比性质得:
      AB/DE=BC/EF=(AB+BC)/(DE+EF)=AC/DF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