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已知抛物线y=-x2+mx+3与x轴的一个交点A(3,0)。(1)你一定能分别求出这条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B及与y轴的交点C的坐标,试试看;(2)设抛物线的顶点为D,请在图中画出-九年级数学


当a>0时,二次函数图像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
|a|越大,则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越小。

  • 决定对称轴位置的因素:
    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0,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因为对称轴在左边则对称轴小于0,也就是- b/2a<0,所以 b/2a要大于0,所以a、b要同号
    当a>0,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因为对称轴在右边则对称轴要大于0,也就是- b/2a>0, 所以b/2a要小于0,所以a、b要异号
    可简单记忆为左同右异,即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当a与b异号时(即ab<0 ),对称轴在y轴右。
    事实上,b有其自身的几何意义:二次函数图像与y轴的交点处的该二次函数图像切线的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的斜率k的值。可通过对二次函数求导得到。

    决定与y轴交点的因素:

    常数项c决定二次函数图像与y轴交点。
    二次函数图像与y轴交于(0,C)
    注意:顶点坐标为(h,k), 与y轴交于(0,C)。

    与x轴交点个数:
    a<0;k>0或a>0;k<0时,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有2个交点。
    k=0时,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只有1个交点。
    a<0;k<0或a>0,k>0时,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无交点。
    当a>0时,函数在x=h处取得最小值ymin=k,在x<h范围内是减函数,在x>h范围内是增函数(即y随x的变大而变小),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向上,函数的值域是y>k
    当a<0时,函数在x=h处取得最大值ymax=k,在x<h范围内是增函数,在x>h范围内是减函数(即y随x的变大而变大),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向下,函数的值域是y<k
    当h=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这时,函数是偶函数。

  • 考点名称: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 锐角三角函数
      锐角角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余切(cot)以及正割(sec),余割(csc)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初中学习的 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定义方法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所以在初中阶段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都是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来完成的,即把这个角放到某个直角三角形中。所谓锐角三角函数是指:我们初中研究的都是锐角的三角函数。初中研究的锐角的三角函数为:正弦(sin),余弦(cos),正切(tan)。
      正弦: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即
      余弦: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即
      正切: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即
      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都叫做A的锐角三角函数。

    • 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
      1.锐角三角函数值都是正值
      2.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
      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
      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正割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割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3.当角度在0°≤A≤90°间变化时,0≤sinA≤1, 1≥cosA≥0;当角度在0°<A0, cotA>0。

    • 锐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
      tanα·cotα=1
      sin2α·cos2α=1
      cos2α·sin2α=1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sinα)2+(cosα)2=1
      1+tanα=secα
      1+cotα=cscα

      诱导公式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sin(2kπ+α)=sinα
      cos(2kπ+α)=cosα
      tan(2kπ+α)=tanα
      cot(2kπ+α)=cotα(其中k∈Z)

      二倍角、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α)2-(sinα)2=2(cosα)2-1=1-2(sinα)2
      Tan(2α)=2tanα/(1-tanα)
      sin(3α)=3sinα-4sin3α=4sinα·sin(60°+α)sin(60°-α)
      cos(3α)=4cos3α-3cosα=4cosα·cos(60°+α)cos(60°-α)
      tan(3α)=(3tanα-tan3α)/(1-3tan2α)=tanαtan(π/3+α)tan(π/3-α)
      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公式
      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
      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
      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
      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
      sinαcosβ=-[sin(α+β)+sin(α-β)]
      sinαsinβ=-[1][cos(α+β)-cos(α-β)]/2
      cosαcosβ=[cos(α+β)+cos(α-β)]/2
      sinαcosβ=[sin(α+β)+sin(α-β)]/2
      cosαsinβ=[sin(α+β)-sin(α-β)]/2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