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学生的活力“老爹”
■本报记者 刘玉
笑起来和蔼可亲,讲起话慢条斯理。银发满头,镜片厚厚。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大连理工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原班主任邵春亮今年76岁,面对他时,感觉不到他已近耄耋之龄。相反,他身上散发着与年轻人一般的热情与活力。
26年里,邵春亮每天都和他的少数民族学生在一起,给他们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慈祥的微笑。学生生病时,他是可依靠的“老爹”。学生想家时,就聚在他温暖的小屋里……
学生们也喜欢这位老师,因为每天只要和邵春亮在一起,他们就能感受到幸福、感受到爱。
每天早上6点与学生一起跑早操
邵春亮带的第一届少数民族预科班共有38名学生,分别来自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7个少数民族。这些孩子很快就让人领教了他们的“厉害”:晚上不睡觉,早晨不起床,穿着裤头跳迪斯科。这些孩子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民族风俗、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更是千差万别……
但是邵春亮不怕这些难题。邵春亮说:“教育就是爱。有了爱,没有融化不了的,特别是这些少数民族娃娃,爱字尤重。”
1986年,大连理工大学电子系招收了首批民族预科班学生,决定由邵春亮担任这38名学生的班主任。当时,邵春亮已经51岁,在大学里,正是专业课教师搞课题、出成果的盛年。带上民族班,就意味着与专业越来越远,每天却要与责任为伴。有着30多年党龄的邵春亮没有畏难,也没有犹豫,而是果断地接下了这个任务,从一名整天埋头教学科研的教授,转型为照顾一群大孩子饮食起居、学习生活的“老爹”。
初来大连的新疆学生,饮食起居都有不少问题。首先要倒时差,大连这边8点上课,新疆那边还是睡觉时间。邵春亮要求孩子们早晨6点起来跑早操。但学生们说:“我睡得正香起不来怎么办?”邵春亮说:“没事,老师早晨喊你们,咱们一起跑。”就这样,不管春夏秋冬、严寒酷暑,每天5点50分,邵春亮的声音都会像“闹钟”一样在学生宿舍里准时响起。每次出操,他都跑在最前面。
就这样,从壮年到白头,从“老爹”到“爷爷”,民族班的班主任,邵春亮一当就是26年。省里领导多次关照学校,让邵春亮从班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但邵春亮舍不得离开孩子们。直到去年,邵春亮才从班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26年班主任生涯可能时间不算最长,但他却以75岁高龄创下了全国年纪最大班主任的纪录。
每年古尔邦节都在家里摆流水席
蒙古族学生白洋本至今还念念不忘他第一次见到邵春亮的情形。报到第一天,他刚走进寝室,就看见一位老人热情地迎上来:“白洋本,你来啦!”“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你有特异功能?”后来才知道,邵老师在接新班前,都要反复熟悉每个学生的资料,从名字、民族、家庭、毕业中学、习惯、爱好,到照片上的长相特征,他都了然于胸。
在悉心照料孩子们饮食起居、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同时,邵春亮对少数民族政策和少数民族习惯进行了充分研究,在此基础上,他总结出一套带民族班学生的诀窍:“尊重+爱护+研究”。(下转第二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